無國界的守護之心

您在這裡

作者
江宜穎/主婦聯盟基金會

 

2012年7月2日,位於荷蘭的歐盟簽約古城馬斯垂克市政廳廣場上,近三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學生、教師與環境相關工作者齊聲宣告“We are caretakers!”,二十幾國國旗高掛市政大廳彩繪屋頂,揭開2012年「國際守護組織環境教育全球論壇」序幕。

  本論壇為國際守護組織(Caretaker of the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第二十六屆大會,其目的在於建立全世界中學生環境教育交流平台,透過分享與學習,使年輕人了解「守護環境」不僅是一種學習和實踐,更是達成相互依存的連結關鍵。

 

立足台灣,分享國際

台灣地球憲章聯盟從2011年開始獲邀參與論壇,將台灣環境教育經驗帶向國際。2011年由台東地區甄選四位優秀原住民中學生,至匈牙利與會,大會主題為「以生物多樣性為基礎看自然遺產和旅遊(Na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through Biodiversity)」,向國際友人作「尋回小米文化、邁向永續未來」專題報告。

2012年則與屏北高中原住民專班合作,展開系列培訓,並甄選五位學生,以「確保未來的糧食-從傳統智慧學習」專題,分享台灣原住民與生態共存的狩獵、農耕文化,以守護傳統智慧達到確保未來,呼應大會主題「跨界合作的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 in Cross-border Partnership)」。

其他各國分享的主題多為透過各種新的科技與合作方案改善環境,相較於此,台灣的實踐案例強調「重拾傳統」,學員也以具在地特色的原住民歌舞展現充滿生命力的文化內涵,往往吸引全場目光,使國際友人印象深刻。

 

多元對話,集體思考

  集合兩百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參與環境會議相當不容易,主辦單位不將「產生共同結論」視為重要目的,反而是將「促成多元對話」當作最大任務;完全尊重個人、各國與不同年齡層、工作領域的人關注的層面。

  整個議程除一整天各國代表發表專題,也在早晨聚會安排永續發展、良心飲食與環境法的專題演講;更邀請專業講師帶領永續發展相關的工作坊,主題包括:全球暖化、都市設計、廢棄物再利用、如何建立理想國家等等,讓學生們彼此討論並呈現集體思考的成果,雖然不盡成熟,但更可以展現現況,讓參與者認知到溝通合作的難度與極限。

  最可貴的是由於馬斯垂克鄰近荷、比、德三國之交,主辦單位特別將野外參訪行程安排到三個國家,讓來自各地的中學生有機會認識不同地區的文化風貌與自然環境,透過參訪各種機構、保護區、歷史文化遺跡等,了解其建立的過程,藉此思考不同群體的人們如何透過溝通來達成守護環境的合作模式。

回歸人性,跨越疆界的環教思維

  「環境教育全球論壇」看似嚴肅無比、任務繁重,但參與活動後卻體悟到:回歸人性才能回應最真實的需求。除了專題報告、工作坊、野外參訪等正規活動外,與外國人交朋友、在充滿人文氣息的城市裡遊行、在古城牆圍繞、綠意盎然的公園裡跳舞、運動、聚會討論等,種種活動中發生的小事件,其實都是切身的環境教育素材。當這些事件發生在自己和一群外國人身邊,大家必須共同面對時,一個世界的縮影就產生了。

  反思你我,若自詡為「環境的守護者」,最需具備的或許不是完美的環境教育法、專業的知識技能、揭竿而起的衝勁,而是能夠敏銳觀察、貼近人性的心,結合行動與溝通能力,如此一來才能創造沒有疆界的守護力。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