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源保育-糧食安全運動延長線(手冊版)

您在這裡

作者
賴婷鈺/合作社企劃課專員

由主婦聯盟基金會、主婦聯盟合作社、綠色陣線及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共同組成的「非基改小組」,今年除了繼續推動無基改農區成立之外,更將觸角推展到農友種源保育。這不僅是想避免糧食危機,也把糧食安全運動延長戰線從種子開始。

2011年5月13~14日第ㄧ場農民種源保育教育推廣活動從台南麻豆曾文社大展開,此次參加的學員,有實務經驗豐富的農民、有半農半X生活、更有對農業議題感興趣的民眾,一開始由台大農藝系郭華仁教授從「牛糞傳奇」這部紀錄片所談到的WTO與農業的關係開始,由各種面向來說明種源保育的重要性。
 
品種權及專利權的保護
 
原來開發中的國家多半沒有錢來補貼農業,所以在市場開放之後,來自於富國受到政府補貼的農產品就會低價傾銷到各國,造成農業的不公平競爭。除了WTO不公平的農業競爭之外,還包含品種權及專利權保護的生物剽竊狀況,例如:薑黃原來是印度傳統的藥用作物,用來治療創傷已經數千年之久,但美國專利商標局卻在1993年通過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所申請的,利用薑黃作為藥用的專利,因此被提出異議,並在1997年裁決撤銷。
 
基因改造作物的風險
 
雖然基因改造的作物,看似解決了農友一般的種植問題,例如病蟲害……等,但是在篩選的基因都是使用抗生素的基因,也因此基因改造的作物大部分都有抵抗抗生素的能力。
 
蟲害中通常不會只有一種蟲,因此購買抗蟲害的基改種子,也許頭兩年藥劑可以少用,但當蟲體產生抗藥性時,第三年藥劑的量就需要增加。或是在種植前會與農友簽訂契約,80%種植基改作物、20%種植非基改作物,讓有抗藥性的蟲能夠因交配後抗藥性基因消失,讓基改作物能夠延長銷售給農民時間。
 
種源保育的優點
 
以上的種種原因,我們應該從源頭開始,郭教授也談到留種逐漸消失的原因除了留種的技術失傳了之外,可能需要經過好幾代種子後才能形成新的地方品種,不過自行留種不但可以形成適合當地環境的地方品種,也能夠避免種子被壟斷。
 
分享與回饋
 
郭教授用了很多案例分享讓學員更了解,且參與學員都對務農有很高的期許, 因此休息及綜合討論時間總是會看到學員熱烈的討論及分享自己的經驗。
 
例如:關心生態的學員分享「種源的概念」,其實種源保育並非僅止於原生種,也包括氣候的變遷及環境,自然淘汰出不能適應的品種,生物多樣性中最後演化留存下來,這樣一來多樣性就會豐富,反觀基改作物已經是跨物種,把非生物的基因拿來,反而會導致植物的多樣性消失。
 
還有學員馬上回家帶來九種自行留種的種子與大家分享。從郭老師帶來的觀念及實務經驗交流分享,反而更能引發現場共鳴,甚至有人提議可以做種子博物館及拍攝本土的留種影片等。
 
最後活動在熱烈的討論中結束,除了壆員對實踐留種躍躍欲試之外,更帶回了「牛糞傳奇」影片,許下成為宣傳種子中的一員,讓更多人知道並關心這個議題。
 

原文刊載於主婦聯盟245期會訊(2011.6.1)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