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綠繪本:《我沒有哭》

您在這裡

作者
楊一/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實習生

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東北地方外海發生9級地震,地震引發高達40.5米的海嘯。這次地震是日本有觀測紀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地震同時引發福島核電廠一系列設備損毀、爐心熔毀、輻射釋放等災害事件,使日本成為自1986年烏克蘭車諾比核災後又一個長期陷入輻射污染陰影的國家。

如今5年過去了,核災所帶來的恐懼感任然籠罩在普通日本民眾的心頭,批評、指責政府在資訊通報時,災民安置和家園重建中的行政不作為或不恰當的聲音比比皆是,受污染的土地與食物、有家難回的核災難民等災後現狀,都讓整個社會變得脆弱與躁動。


自1978年茂林核能發電廠(核一廠)開始商轉後,作為全球少有的將核電廠修建在人口稠密都市地區的國家,臺灣全島陷入長達近40年的核災陰影當中。福島核災後,日本的慘劇更是讓臺灣社會”談核色變“,與核電廠共處一島的每個臺灣人,都不得不現實的去面對和處理一個問題:一旦災難來臨,我們的臺灣島將何去何從?

2013年,有感於日本福島核災難慘劇,著名繪本作家陶樂蒂創作出全台第一本“反核“繪本《我沒有哭》,藉由主人公小女孩的雙眼,想像出一個核災後的臺灣,“雖然一切好像都沒有變,但也都變了!

無色無味,無聲無形卻又無法擺脫的致命輻射物質,就像一塊巨大的暗網,遮蔽了整個島嶼:看著避難所外陽光普照,卻不能出去;家就在眼前,卻無法回去……朋友生病了,心愛的小狗不見了……看似色彩飽和的畫面,卻描繪出一副極其慘白的生活,讓人感受到核災倖存者的無奈與悲傷。

在後記《不能只是祈禱而已》一文中,陶樂蒂說:“就在本書出版前的某個晚上,臺灣的土地再次劇烈搖晃,是花蓮陸上的淺層地震,第一時間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希望震中央裡核電廠越遠越好,每一次我們都在祈求這樣的好運,但真的可以一直好運下去嗎?我們應該全面停止核能發電,為了下一代生存的群裡,我們一定要想非核家園的目標邁進,不能再遲疑,更不能忘記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嗎空氣、海流都是相同的,任何一個國家發生核子事故,整個地球都會受影響,終究沒有人可以置身世外。“

在看到一個被核災籠罩的臺灣島後,我們該怎麼想像一個沒有核能的臺灣?

讓我們閉上眼睛,將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名曲《imagine》稍微修改幾個歌詞,一起歌唱:Imagine there's no nuclear. It's easy if we try!(想像臺灣沒有核電,這很簡單,如果你去努力!)

';

《我沒有哭》
作者: 陶樂蒂/圖文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3/11/28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