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國際豆類年 台灣豆陣行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聯合國指定2016年為國際豆類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Pulses,IYP 2016) ,藉此活動來呼籲各國重視黃豆、落花生以外,各類乾豆對人類營養、對農業、對土壤、對農村經濟等的重要性。

2016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等近十個團體,共同發起了響應國際豆類年的行動,並於10/15(六)在北中南同步舉辦4場「台灣豆陣行」活動,希望能邀請民眾認識與支持本土的多種豆類,也呼籲政府應更重視雜糧的推展,並投入品種的保存與研究,為因應氣候變遷及糧食安全問題做準備!

記者會種豆,呼籲多樣化豆類的重要性

台北場的活動於台博館南門園區舉辦,農委會曹啟鴻主委也親臨活動現場,曹主委致詞時談到多樣化的豆類是兒時農村的記憶,應透過持續種植,才能培育出適應氣候的種子。農委會目前也推動「大糧倉計畫」,鼓勵農民將休耕地轉作大豆、玉米等雜糧,提升自給率。關注農業議題的立法委員蔡培慧強調進口黃豆貨號分流與本土豆類品種研發的重要性,除了積極開發適應極端的品種,也要把民間保留的品種找回來。

記者會的最後,我們也邀請與會來賓與發起團體們共同種下本土豆類的種子,象徵對雜糧復耕運動的支持,也希望讓大眾認識「多吃豆類有益健康,更是救地球的具體行動」。

▲農委會曹啟鴻主委與各發起團體代表共同種下本土豆子,希望讓大眾認識豆類的好處。

 

民間串聯響應,讓豆類重回日常生活

活動發起人—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指出,吃豆不僅有益健康、種植豆類還有固氮作用,對土壤也很好,台灣應更致力於豆類品種的保存與推廣。因此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果實創意整合行銷、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共同發起響應活動,透過不同的平台,讓民眾認識豆、多吃豆,才能帶動農民種植的意願。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談起從前農家種植多種豆類,是重要的營養來源,但現在許多豆類的種植都消失了,應該鼓勵農民栽種各式各樣的豆類,以維持物種和基因的多樣性,也是一個很好的保種行動。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董事黃淑德呼籲應從多樣化豆類的攝取,以避免基改的風險。聯合國以「豆類」為主角,表示這個問題已經被忽視很久了,我們應該讓豆類重新回到餐桌上,對環境、糧食安全都有助益。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許秀嬌則分享合作社支持雜糧復耕的努力,透過共同購買的行動,支持本土大豆、紅豆、綠豆,維持本土雜糧的多樣性。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楊志彬則強調食農教育的重要,透過社大平台推動食農教育活動,讓民眾更認識本土豆類。水花園市集秘書長黃俊誠分享市集的響應行動,與市集內的小型加工者合作,應用豆類設計產品,讓各種乾豆類可以進到家庭的餐桌上。

果實創意整合行銷邀請法式料理的簡天才師傅與麵包師傅吳寶春共同參與響應計畫,吳寶春師傅團隊的施政喬主廚也帶來研發皇帝豆麵包,於活動記者會發表,並贊助提供現場參與民眾品嚐,採用屏東生產的皇帝豆搭配台東的剝皮辣椒,讓民眾對本土豆類吃法有新的認識。

▲吳寶春麵包店的施政喬主廚(黑皮師傅),研發出以「皇帝豆」為主角的麵包,於活動記者會上發表,並贊助提供現場參與民眾品嚐。

▲這款以「皇帝豆」為主角的麵包,採用屏東的皇帝豆,拌了台東的剝皮辣椒與胡麻的燻雞,添補豆類的樸實。

 

台北豆陣行,五感體驗認識本土豆類

台北場的活動結合田裡有腳印市集、彎腰農夫市集,透過講座、料理分享、盆栽教學、市集等活動,讓民眾透過一天的活動認識豆類的重要性,也認識在地農業的生命力!

室內講座有台大郭華仁教授談豆類的重要性、花蓮奇美部落分享友善環境的種豆歷程。室外除了展示簡天才師傅、主婦聯盟合作社設計的豆類料理食譜,聯安健康廚房的主廚陳彥志師傅也設計鮮蔬鷹嘴豆排堡、墨西哥大紅豆沙拉、麻婆斑豆豆腐、樹豆珍珠丸等8種豆類料理,並於現場進行示範教學。

活動現場也展示各種豆類的種子、植株,並進行環保豆類盆栽教學,讓民眾也可以自己在家種豆子。市集農友也帶來刀豆豆筴、部落的雜糧豆類粽,讓參與台北場活動的民眾,透過不同感官的體驗,重新認識這些被忽略已久的豆子們。

 

▲由法式料理名廚簡天才師傅研發的豆類食譜。▲聯安健康廚房主廚陳彥志師傅響應設計豆類料理。

 

▲豆類料理示範教學。                              ▲環保豆類盆栽DIY。

 

 ▲豆子展示區。                                  ▲花蓮奇美部落分享友善環境的種豆經驗。

 

※國際豆類年部落格  https://2016pulses.blogspot.tw/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