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後記 ]小觀音山登山步道 X 水花園農夫市集

您在這裡

作者
林雅惠/ 本會資深專員
 
    海馬颱風雖然沒來台灣,但是卻將所有的雲都給帶走,讓一早的集合就在秋老虎的侵襲下,大汗淋漓的開始今天的步道走踏,這個活動的初衷乃希望可以藉由隨處可及的走踏景點,讓民眾也試著從走踏中了解自家所居住的環境、人文,加深對居住土地的相依性,因此我們22號安排的地點,就在基金會後方的自來水園區內,舊名為虎空山,現為小觀音山生態登山步道,這塊區域,是目前公館區域僅保有的一塊原始生態林,也讓民眾在走踏中同時了解減碳以及這塊土地的歷史。

    在集合時,璧如老師要大家猜看看入口的植物是甚麼,原來璧如老師當天所戴的項鍊,就是入口的植物水黃皮,原來種子也可以做為飾品,不僅美麗又環保。

    台北中正區觀音山因南麓有座落「寶藏巖」,供奉觀音而得名,山區佔地5公頃,早年為軍事管制區不得進入,擁有保存完整的原生闊葉林相生態。觀音山為三個不同高度的小丘所組成,由「小觀音山生態登山步道」串連。

    全長雖然有1.5公里,但一走入左右皆是綠林的步道內,就可以感受到仿佛有天然的空調,璧如老師解釋說那是因為在夏日酷暑時,森林吸收與反射毒辣的日照,並透過蒸散效應消耗太陽的熱能,產生森林與周邊環境的溫度差,帶來夏日涼風。寒冬中的森林則像保溫瓶般,吸收白晝陽光的熱度,慢慢釋放在黑夜裡,降低晝夜溫差,給我們舒適的生活環境,璧如還掏出了用蒲葉做的扇子,已使用十餘年卻依然完好,這就是傳統降溫的智慧。  

     一群人悠閒的步行到了壁虎亭,仰頭一望即可見到滿滿的壁虎蛋,還有兩隻抱卵的壁虎呢!聽璧如老師說才知道,原來不僅食物有南北之分,壁虎也有南北品種之分,北部的原生壁虎是不會有叫聲的。

    接著沿途經過反沖洗砂水池、消壓塔、管材雕塑區、觀音山蓄水池等,參觀難得一見的淨水設備與古蹟建築,以及砲陣地遺跡,增廣見聞。至觀景平台視野開闊,雖高度不高,但可將新店溪、河濱公園、永福橋、永和地區風光盡收眼底。更了解到古人利用高低落差的省能方式來運輸水,參與民眾教導我這個用台語來說叫作「水道水」呢~

    結束涼爽的步道之行,接著一夥人步行到水花園農夫市集參加體驗課程,今天的課程是傳授如何做出好吃的蔬菜麵,令人訝異的是完全不用下水燙過的麵條,竟然軟Q入味,關鍵的技巧―「疊煮料理」讓麵條吃起來像燉飯的口感,讓明明沒有加米酒也能有濃濃酒香,簡單食材竟然有如此豐富的美味!結束了體驗課程後,接著由市集自治會的阿霞帶著大家導覽,阿霞自己本身也是一個友善耕作的果農,從導覽互動中,可以看到小農間彼此互助的好感情與共享,而阿霞也耐心的一一介紹在不同地區現今季節有的作物有哪些,也讓參與民眾認識當地當季的農作物有哪些,減少運輸成本,支持本土農業也是實踐減碳生活的方法喔!

 

  點我看更多活動: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