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眾力,一齊轉:能源轉型之路的公民實踐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文:周于萱(本會專員) 

台大風險中心分別在6月27日及7月4日辦理「能怎麼轉:啟動臺灣能源轉型鑰匙」系列講座,邀請研究員、老師、環保團體、太陽能板銷售平台商一起來分享目前台灣的能源分佈現況、轉型實踐,指出了目前轉型的路徑方向:能源轉型不是只有中央政府的政策,還必須要有地方政府與在地公民攜手,才能轉得動。第二場講座「集眾力,一齊轉-以群募平台搭建全民參與綠能橋樑」,首先由綠點能創的共同創辦人陳惠萍分享。

再生能源發展緩慢、民眾參與少

陳惠萍說,目前台灣再生能源佔全台發電比例僅5.1%,其中更只有0.5%是太陽能,距離2025非核家園所定下的20%再生能源目標實在很遙遠。其實早在2000年的時候,政府就有針對太陽能板的安裝做補助,但是並沒有太多人知道這個消息或是積極參與。直到200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因為比較優惠的躉購費率,才開始有更多人踏入設置太陽能板的行列。即使如此,截至2017年的最新資料,目前台灣的太陽能板發電也只有1305.51MW,2025年設置的目標20000MW根本來不及。

再細看這些設置太陽能板的人,會發現絕大多數都是企業主或公司,在2009年之前,有104個設置地點,總共859KW,其中66%是公司/業主,只有4%是個人參與。2009年之後,則是92%是公司業主,5%是個人。從這些數據就可以看到,一般民眾的參與其實非常的少。

一般民眾想要參與太陽能板的設置時,最常遇到的問題,除了找不到良好的案場之外,很多時候跟資金有關,再來就是後續的營運管理問題。以10坪大的屋頂為例,每小時可以生產4KW的電力,太陽能板設置粗估就要花費30萬元。這樣的費用一般民眾很難一口氣拿出這麼多錢,因此開始了綠點能創公司的「陽光伏特家」專案。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讓購買太陽能板的門檻降低,同時也解決了麻煩的營運管理問題,讓提供屋頂的屋主、投資太陽能板的參與者以及系統商之間,形成三贏的局面。

再生能源+群眾募資=團結力量大!

再生能源與群眾募資並非台灣的創舉,在國外也有許多知名的案例,像是Little Sun Charge透過國外的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短時間內就獲得26萬歐元的資金,開發出方便攜帶的小型太陽能充電器,也同時以公益的方式推廣到開發中國家,讓更多人享受能源帶來的便利性(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littlesun/little-sun-charge-a-solar...)。Mosaic則是在美國以平台的方式,邀請公民來投資太陽能板,太陽能電力賣出獲得收入之後,投資者就可以獲得投資的利息(https://joinmosaic.com/)。澳洲的CORENA (Citizens Own Renewable Energy Network Australia,https://corenafund.org.au/)也是一個公民集資平台,讓人們可以選擇不同方案進行投資,讓澳洲遍地都是太陽能板。

參與需要透明與溝通 政府要多加油

前面提到的群眾集資平台都具有同樣的特性:參與者對於再生能源發展有共識、願意挺身支持、所有利害關係人透過平台得以溝通、明確清楚的資訊公開不留任何疑慮。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吳心萍主任說,主婦聯盟基金會與陽光伏特家合作的第一個案場,就遇到許多困境,像是政府並沒有把公民參與納入政策中做考量、太陽能光電申請行政程序冗長、人民無感、電價過低等等(請參考「公民電廠的路上,有哪些絆腳石?」https://www.huf.org.tw/essay/content/3844)。若這個案場是由社區數十人共同投資,遇到冗長的行政程序,恐怕會引起居民之間互相猜疑,質疑是不是某人把投資的費用挪作他用,造成再生能源的投資遲遲沒有進展等等。

吳心萍說,公民電廠的概念中,對話、溝通跟共識是非常重要的,但政府現在才開始慢慢跟上腳步。

讓能源議題變得有趣 創意就會源源不絕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陳秉亨說,台灣在能源轉型遇到許多問題,包括電價過低、民眾對能源認知不足、基層人才不足、政府的跨部門整合沒有成效、人民對能源缺乏想像力等等。陳秉亨說,能源的事情要有趣、好玩,人們才會有誘因去了解跟參與。

他舉例說明,白海豚媽祖是臺灣目前一座以保育白海豚跟結合民間信仰媽祖為目的所建造的一尊神像。媽祖在民間信仰裡是「守護」的象徵,一般的媽祖像手上拿的是令牌,但白海豚媽祖像則是提著光明燈,旁邊則是白海豚、鯨、旗魚、鱟、綠蠵龜等瀕臨絕種的海洋生物,象徵台灣人除了要保護台灣海洋生態,也代表台灣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需要媽祖來照亮指引方向。

此外,綠能也能結合公益活動。陳秉亨舉例,去年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自製設計「太陽能行動咖啡車」,跟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少盟)等團體合作,希望透過太陽能行動咖啡車,讓青年或弱勢朋友有一技之長跟就業機會。

讓用愛發電不只是口號 一起行動!

活動結束之前,台大風險中心研究員趙家緯笑說,許多人會嘲笑反核團體是「用愛發電」、「用嘴砲發電」,認為光是反對核能或是只會高喊綠色能源,但是透過今天分享的實踐案例讓大家知道,這些人確實是用愛發電——「用愛來集結眾人之力、用嘴巴好好互相溝通、以行動來實踐發電」。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