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農人的田園夢(2)~曾國旗

您在這裡

作者
黃嘉琳/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為了連結和邀請更多農友們加入「無基改農區」插牌運動,這一趟花蓮之行,在玉里和瑞穗拜訪了兩位「六年級」農人:曾國旗、黃正宏。

他們在東部成長、到西部闖蕩,最後又走回花蓮的土地上務農。返鄉,對曾國旗和黃正宏來說,正像是為自己的青春歲月,圓一個「田園大夢」。

時序進入初秋,雙十假期剛過不久,花蓮海岸吹起強烈的第一股東北季風。台九線從縱谷一路往南走,沿路綿延著二期稻作的綠浪,預言著十一、二月的好米要收成。離花蓮市約兩個小時的玉里鎮,位於東台灣的中心,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的這一片沃野裡,我們造訪的黃正宏居住和工作的地點叫做東豐--一個聚居了客家人、原住民、閩南人和外省人的所在。

曾國旗是在玉里土生土長的客家人,63年次的他說,阿公告訴他,當初是為了逃避日本人拉伕從軍而自台灣西部一路逃到花蓮來的。原來學的是建築,也曾在西部工作、落腳,曾國旗不到三十歲時,因為父親工作受傷的一場意外,決定返鄉協助父親的農務,原居台北女友也就隨著嫁來花蓮,在父祖輩落地生根的所在養育三個小孩。他在玉里鎮東豐社區裡有多重身份:東豐拾穗農場負責人、花東有機肥生產合作社經理、東豐有機米產銷班班長和書記、東豐里里長、消防分隊義消以及另外好幾個頭銜。這些角色,讓這個「六年級」農人,得以實踐一個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的農業體系:從育苗、栽種、收穫、包裝、農業廢棄物處理到肥料生產,都貫徹有機、環保的理念。理念如斯,需要一群工作伙伴來共同完成,因此曾國旗辛勤耕耘的不只是土地,也是人力。

由於種植本土小麥、黃豆等提供喜願小麥產品使用,曾國旗與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結上了緣,除了在一年前就參與基金會與合作社共同推動的「臺灣無基改農區」行動,年初還合辦了「小麥音樂節」,地點就在東豐。基金會這回來拜訪,便是想瞭解在東豐以及附近地區與產銷班農友們合作的可能性,如辦理講座、擴大推行無基改農區插牌行動等。

傍晚了,從堆肥場下班的員工們紛紛回到有機肥生產合作社辦公室,三三兩兩開門進來的多是些看來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妳看他們進來,身上多少都帶有一些味道,很多人無法接受這種工作環境。」曾國旗說,雖然堆肥場裡的機具、設備、環境都經過改良,在其間工作的人員,仍免不了被當成「逐臭之夫」吧!他說,東豐是臺灣東部唯一的有機堆肥場,經營起來很不容易,不是沒有挫折,但是一方面肥料做出來是要給家鄉老人家種田用的,跟每一家種田人的生計有密切關係,馬虎不得;一方面找到這些伙伴願意留在東豐、願意到場裡來做事,就要盡力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工作願景,使更多人願意分享田園裡的大夢。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