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食品標準把關,台灣人不如美韓牲畜?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前秘書長 黃嘉琳/秘書 林雅惠

    關心食品中人工輻射殘留問題的民眾可能注意到,本月初衛福部公布了一項新舉措:「台日交流合作計畫」。主要內容在於針對日本輸臺食品,風險性較高之產品,如活生鮮冷藏水產品、冷凍水產品、乳製品、嬰幼兒食品、茶類、肉品及加工食品等,要求檢附日本官方輻射檢測報告,供我國邊境進行檢查及比對,作為邊境查驗機率調整之參考,以加強源頭管理(衛福部公告2014年5月1日)。

    綜觀國際間輸入日本食品的規範,以與日本貿易交流頻繁的國家為例,美國規範福島等14縣市、韓國訂出13縣市(另有16縣市水產)、中國劃定10個縣市全部食品皆不得進口;另,世界各國早已要求檢附輻射檢測合格證明文件(包括產地證明與檢驗證明),並搭配各國海關抽驗的方式進行把關。相較於我國只限制日本5縣市,包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的食品進口(酒、菸尚不在此限),福島核災已經發生三年多了,我國政府才在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等公民團體的大力疾呼之下,要求日方提供產地證明及輻射檢驗報告,相關規範緩慢與鬆散得令人難以置信。

    深入了解之後,還有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消息:在輻射食安的把關上,台灣人所能獲得的保障,竟然還不如美韓等國的牲畜?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2014年4月1日最新公告各國對日本輸入食品之現行管控措施,美國、南韓等十五個國家已針對自日輸入的飼料中輻射含量進行管控,要求提供官方輻射檢測和產地證明,否則不得進口。國際上不僅注意到核災之後,直接供人食用的農林漁牧產品須嚴加管控,連給牲畜吃的飼料和養殖用藥品都應當戒慎恐懼,因為凡有基本輻射汙染防護知識的主事者都不會輕忽一個事實:無色無形無嗅無味、且半衰期可能長達萬年之久的輻射污染,可能透過食物鏈的轉移和累積,禽畜吃到的銫134+137、鍶90等放射性物質,最後也將進入民眾的肚腹!

    據報載,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指出,日方對出口產品檢附證明意願不高,食藥署則希望比照歐美進口日本食品模式,因此透過日本交流協會,將願意配合的日本廠商納入合作計畫,檢附報告供我方比對檢驗結果是否相符。

    究其說法,食藥署目前也只能輾轉透過日本交流協會,道德勸說配合的廠商納入「台日交流合作計畫」,而不願意參與的台日廠商則可以依然故我,就算不提供日官方無輻射和產地證明,照樣能夠登堂入室進入台灣市場;而耗費了大筆台灣食安資源人力作邊境輻射檢驗,檢出殘留但符合標準的項目,不須公布廠商和商品名稱資訊,反正政府早就代為掛保證他們沒有違規違法,只有毫不知情的民眾,掏錢買回家吃下肚還始終被蒙在鼓裡。

    台灣進口日本食品量為全球前三大國,福島核災後,我國邊境抽驗的5萬多項日本進口食品中,檢驗出含輻射碘-131、銫-134+銫-137件數達195項,官方抽驗結果雖全部符合我國現行標準,但11大類食品當中就有8類曾檢測出銫含量20貝克/公斤以上,最高更高達321貝克/公斤(日本現行標準為100貝克/公斤),其中也赫見嬰幼兒食品名列其中。去年以來,福島核電廠更一再爆發包含三級核汙染的大量輻射汙水外洩等重大事件。

    這些事實歷歷俱在,而政府仍未提出輻射食品風險評估、也拒絕將食品中輻射殘留的資訊公開透明化、更不打算設置公民參與的機制...當許多國家的動物飼料都要提出證明才能進口了,竟然還告訴我們,這不足以強制要求廠商逐項出具食品無輻射檢驗和產地證明?

    難道在主政者和生意人的眼中,台灣人民的安全健康還不如美韓的禽畜?

原文刊載於2014/05/14聯合新聞網-民意論壇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