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看見綠能的多種可能-訪日見學分享會

您在這裡

作者
吳心萍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2015年11月底至12月初,基金會一群對於公民能源自主有著高度熱情的志工和職員,出發前往日本考察當地公民電廠及再生能源的推動狀況。
很巧合的,日本也有擁核的執政者、再生能源的比例扣掉水力發電後也只佔了5-6%之弱,但331大地震後的福島核災,讓日本對於再生能源有了截然不同的態度,而在這股民氣背後,是由各種公民團體耕耘多年的各種行動、倡議才醞釀而成的社會共識,而此次見學團,也認識到了許多翻轉能源的人、事、物。1月25日,見學團的成員們在基金會和大家分享了此行的心得。
 
首先分享的是基金會常務董事淑德,她介紹到日本強調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活俱樂部」,生活俱樂部透過三步驟,完成綠電自發、自配、自售的三部曲:
  • Step 1:透過城鄉互助,建造發電風機
  • Step 2:所有配送中心屋頂裝太陽能發電板,大型太陽能電廠(農地)的電力也準備供應給相關事業
  • Step 3:設立電力公司,供應綠電給自己的事業所及社員家庭,社員可共同購買綠電
生活俱樂部推動的眾多綠電據點中,最讓同樣也進入高齡化的台灣羨慕的莫過於所澤 Rapport福祉會館,生活俱樂部出資裝設福祉會館的太陽能板、也承租屋頂,並成立社福法人經營,讓太陽能的效益不只是能源,也增加了長者的福祉。
 
圖1:所澤 Rapport福祉會館裡,隨處充滿著對長者友善的空間設計,也無一絲不愉悅的氣味
 
 
圖2:所澤 Rapport福祉會館屋頂安裝之太陽能板
 
接續上場的是本會董事潔鳳,她介紹發起「江戶天空」計畫的「足溫網」,足溫網透過民間的力量推動再生能源,以市民集資的方式建設再生能源,出資者可可獲得綠色電力證書,售電盈餘則回饋於市民活動。足溫網同時也推展節能教育,後來更因應大眾的需求開發節能產品、現在更有套組、教具供大眾使用。除了針對民眾,也有政治代言人以影響政策,可以說對於日本綠能發展有非常正向的影響力。
 
淑臻以「草根力量的凝聚與永續」為題,介紹世田谷市民偕同發電所,當地一座歷史悠久的教會,原本部分土地預定被政府徵收做為商店街,但當地居民在共同思考下,決定要以在地的方式經營自己的社區,且決定保留教會這個信仰中心。於是當地以教會為據點,由當地居民集資裝設太陽能,由教會出租信徒會館的屋頂十年,發電所得償還股金及借貸後,而後續營收及設備則歸教會所有。
 
圖3:世田谷教會的信徒會館屋頂
 
本會資深專員雅慧則介紹住宅設計改造公司Alta square,該公司於1985年由神奈川生活俱樂部「住的商量室」成立,目的是希望以合作事業方式解決社員住的需求。1998年由福祉俱樂部、設計師事務所、不動產事務所共6間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為公司。至2014的15年間,經手超過7000件的新建、改造、維護案件。生活俱樂部社員為該公司的主要客群,該公司的設計上優先考量住戶健康,其次考量兼顧環境,盡量採用使用珪藻土・漆喰・無垢材等自然素材。除了自然素材的選用,設計時也考量日照、通風等條件,還很貼心地家族成員成長變化等因素,在隔間、收納安排時下功夫。
 
本次見學團兼任翻譯的其吟則介紹日本市民發電,她觀察到拉攏市民參與的「作法設計」才是推動再生能源的核心,她也提醒,能源也是等同於食物的必需品,但我們卻時常是無感的。但生活俱樂部則把能源視為和食物同等重要的議題來思考,推動再生能源的共同購買集資、購買及利用。集資。
 
表1、生活俱樂部合作社的能源觀 (其吟整理)
 
 
準立法委員曼麗則介紹「從日本開放電力市場看台灣未來方向」,從日本的電力自由化看到台灣的電力結構問題,日本2016年6月起將進入電力自由化,生產端及售電端除有9間大型公司之外,也有眾多的小型公司;而消費者也可自由選擇。而台灣在發電端就由台電就佔了78%,其餘22%為小型公司,而受電更是只有台電一家寡占,消費者並沒有太多的選擇。因此,我們必須要思考台灣的能源要如何發展,包括電力自由化、縣市的角色、電要從那裡來、以及人民要如何參與。
 
日本和我們有著類似的能源困境,但日本已透過公民的力量拓展不同的能源選擇,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台灣的民眾也能決定電費單上的每分錢,要花在哪種能源上。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