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變遷下的社區食農運動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近來島嶼氣溫急凍,一波霸王級寒流讓氣候變遷危機再度引發關注;問題是,一時的輿論熱潮並不足以帶來深刻的社會學習,更無法翻轉氣候危機。

早在1997年,李丁讚老師即在〈公共論述、社會學習與基進民主:對食物中毒現象的一些觀察〉一文中提到:「真正有人在社會的最基層創造參與式的論述和行動,才有可能引發真正的社會學習與社會變革。」也就是說,深層的社會變革必須基於草根的論述和公共參與,這就是所謂的基進民主,「它是一種行動民主,一種草根民主,一種透過當事人的參與,在具體的生活脈絡下,一群人共同來面對並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基進民主觀對傳統自由民主論的挑戰,放到今天來看,深刻依然。

十七年後(2014),來自北美洲大陸的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在她的《天翻地覆:資本主義vs.氣候危機》(This Changes Everything: Capitalism vs. the Climate)一書當中,再次呼應這個觀點;不同的是,克萊恩把基進民主與在地參與的意義,編織進氣候危機的脈絡裡:「決定一個社區如何在極端氣候來襲時存活下來,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它的連結組織——有在地的小生意和公共空間,讓鄰居能夠彼此熟識,並且確保在熱浪或暴風雨來襲期間,老年人不會遭到遺忘。」這樣的共同體,適足以形成一種在地的「韌性」;對此,書中特別引用了一段話來說明:「『韌性的內涵』就是『重疊的社交圈與公民圈,這群人住得很近,分享共同的空間,彼此認識,互相照顧。在面臨壓力或威脅的時刻,最大的危險就是孤立。找出方法擴大公共空間,同時鼓勵公共參與,並不是腦袋裝漿糊的自由派計畫,而是生存的策略。』」當然,這已不只是傳統的社區,而是具備基進民主雛形的共同體。

克萊恩提到走訪紐約布魯克林區瑞德胡克社區農田的經驗,指出了食農教育與基進民主計畫在氣候變遷危機下的潛能:「這是一塊神奇的地方,教導附近公有住宅的小孩如何種植健康的食物;為許多居民製造堆肥;每週舉辦農夫市集,同時經營『社區支持農業』(CSA)計畫,生產各式各樣的農作物給需要的人。這塊農田不只改善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同時從氣候的觀點來看,做了一切正確的事——減少食物里程數;避開石油的輸入;把碳封存在土壤裡;製作堆肥減少垃圾掩埋。」

社區公共參與的食物森林運動,作為一種微型的基進民主計畫,適足以納入對抗氣候變遷的全球行動框架,為翻轉全球氣候危機踏出關鍵的一步。這就是為什麼正在承擔氣候變遷苦果的我們,應該支持社區食農運動。

然而,克萊恩也明白地指出,「脫離社會,自己種菜,不是這一代能享受的選擇。…因為石化燃料的失控列車無論如何都會衝向我們。」甚至,不必等到極端氣候的失控時刻來臨,光是一場超級颶風珊迪,就差點將上述這個位於紐約市的社區農田摧毀殆盡。非但如此,這群紐約的社區農夫更擔心,淹沒農地的水可能含有劇毒,恐怕需要引進新土壤,從頭開始整治。

這正是我們面臨的迫切問題:我們必須一方面推動可行且可持續的在地抵抗計畫,另一方面還必須翻轉既有的經濟體系——既有的經濟體系不間斷地繼續生產大量、有毒的廢棄物與致命風險,同時正加速將地球氣候與生態系統推向失控的臨界點——兩者缺一不可。

也因此,社區食農教育作為一個可喜的開端,應該結合對抗氣候變遷的整體運動,注入基進民主的思維,由下而上地發展出翻轉氣候變遷與社會發展模式的嶄新可能性。

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與其直接答覆這個問題,我們不如說:現在,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最佳時刻。

(本文精簡版發表於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2016年2月號月報,下載月報PDF檔,請點選下方附加檔案處。)

附件檔案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