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非基改培訓】拜訪小型豆腐工坊,學習手做豆腐

您在這裡

作者
周家慧/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攝影:葉文煌/新竹分社志工

在為期一年的課程設計中,認識生產者與生產現場也是重要的一環,透過產地拜訪了解生產者的理念與難處,除了增進對本土非基改產業的認識,在推廣時也能分享更多故事與行動。

堅持使用本土黃豆的小型豆腐工坊穿龍豆腐

上半年的產地拜訪,我們拜訪了種植大豆的學者農友李三陽、推廣大豆復耕的喜願行、第一塊非基改豆腐的生產者名豐豆腐,這一次則是前往拜訪規模較小的社區豆腐坊。

位在苗栗公館的「穿龍豆腐坊」,堅持使用本土黃豆,每日現做豆漿與鹽滷豆腐。由於豆製品是一般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堅持採用本土黃豆,與農民契作黃豆,即是希望能藉此帶動本土雜糧的復興,成立至今,用本土黃豆製作已超過1000天。

 

一起來做豆腐,從餐桌開始支持本土農業

穿龍豆腐坊除了是豆製品販售點,也提供多種體驗課程,今年亦開闢一塊公田,作為食農教育的基地,讓消費者可以體驗從種豆、採收、製成豆製品的流程。

參訪當天,我們也一起學習製作手工豆腐,來自台南契作農友的黃豆與七股的鹽滷,從煮豆漿、加鹽滷、攪拌、入模成型,大家勤作筆記,最後都成功完成作品,剛做好的豆腐,溫熱又帶有濃厚豆香,吃來幸福感倍增,也引發許多夥伴們回家後實踐自製豆腐的動力!

這一趟行程,從認識穿龍豆腐的理念、理解豆腐坊與農友契作的歷程、品嚐本土黃豆製成的豆製品到自己動手做豆腐,將理念、知識、美味串聯在一起,除了讓我們多認識了不同產業型態,也可以作為我們後續設計課程的參考。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