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生活的想像:社區貨幣

您在這裡

作者
江慧儀/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專欄作者簡介--江慧儀

很幸運地在大學畢業後一年即立定人生志向,要成為一個環境教育工作者,投入環教領域約14年.近年以推動能源教育、樸門永續設計為重心。協助學校、社區推動節能永續的生活方式。環境教育碩士,目前是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執行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也是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Taiwan Permaculture Institute)的催生者之一。


猶記得住在美國的短短兩年期間,最無法適應的就是無論想買什麼用品,都得開車到住宅區外的大賣場採購。這些賣場都是大企業所擁有,無論位在那個城市,其建築與動線都很類似。

每一次採購想買的東西只有區區幾項,卻得繞著賣場一大圈,花上至少一小時的時間。這樣的生活模式,令我經常想念台灣熱鬧的街道,一間間的小店或攤販,只要願意努力,愛營業到幾點就到幾點,一家小商店或小攤販可以養活一家人。雖然在台灣時常抱怨攤販不乾淨,覺得台灣人不懂得休息,但身在美國的時候,這樣熱絡的街道、往來頻繁的交易,對我來說,是家鄉在地經濟的生命力,人在異鄉之時想起來更覺得感動、想念。 
 
然而回到國內後,發現城市賣場被跨國企業整併的現象也漸漸普遍起來。小時候印象中街角的小商店都成為看來相當明亮、清潔的連鎖便利商店;大賣場也成了主要的生活用品供應處。在地經濟的影子還在,但實質上已經搖搖欲墜。記得一位年輕我十歲的原住民朋友說他上台北後在全台數量最多的連鎖便利商店打工,每小時不到八十元。我問他,下班後會不會在同一連鎖商店消費,在台北這五公尺一家便利商店的地方,他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為什麼我會這樣問?在街角小商店消費與在連鎖超商消費有什麼差別呢?簡單地說,差別就在於那張新台幣從消費者口袋中掏出來後,究竟旅行到哪裡去了? 
 
從小商店出發的新台幣會直接進入老闆的口袋,明早可能就在傳統市場中掏給了賣菜的阿珠。阿珠收攤後,帶著這張新台幣來到修補衣服的美美家,把舊衣改成新裝。美美隔天一早,美美來到阿雄的水果攤,挑了當季的關廟鳳梨,準備晚餐時用這酸甜適中、冰涼的台灣水果為家人消暑一番。一個月後,阿雄則帶著這些辛苦掙來的鈔票,小心翼翼地存入銀行戶頭,孩子要上大學時才領出來幫孩子繳學費,栽培家中的希望。
 
從連鎖商店出發的新台幣會被繳交到連鎖商店老闆的戶頭中。不久,可能因為老闆的另一項投資需要資金,這新台幣很快地旅行到中國大陸、越南、墨西哥的工廠購買設備,為這大老闆賺更多錢。之後,大老闆又帶著更多新台幣到歐美購屋置產、買一個四十萬台幣的名牌包包……就這樣新台幣在換裝成歐元之後,就在歐美旅行起來,回到賣菜阿珠手上的機會恐怕是微乎其微!而從這樣的旅行過程當中,就可以知道我那年輕的原住民朋友,把大老闆付給他的薪水,又還給了大老闆。 
 
為了讓流通的貨幣繼續在社區內旅行,不要被跨國連鎖店的老闆換裝到歐美去,在我居住的社區,有一位熱心於社區公共事務的爸爸--「吉仁」提議發起社區貨幣,我先生Peter則提供了一些在家鄉使用社區貨幣的經驗。消息一出,很快地獲得一些對社區有夢想的芳鄰響應。 
 
由於花園新城常被簡稱為「花城」,因此,這一群響應的人決定把我們的社區貨幣稱作「花錢」,而這個社區居民自發的組織就名為「花錢‧幫」,不是集結幫派,而是透過「花錢」來「幫助」彼此。它的精神也在於互助互惠,原本不認識的人可以透過簡單且過去已經頗為習慣的機制來結識彼此,交換服務。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花錢的單位想像成花朵,例如,六十單位的花錢可以被想像成六十朵花,當你付出花錢,就是用花朵來感謝對方所提供的服務。這樣的作法可以打破慣常世俗標準的包袱。
 
「花錢‧幫」從今年(2008)的五月二十日(五二O我愛鄰)試跑至今才一個多月,幫友們提供的服務林林總總,包括剪髮、衣服打版、攝影教學、作麵包、披薩、廚餘堆肥教學、家教、翻譯、打字、瑜珈、捲髮、帶小孩、修電腦、台語教學、節能手法諮詢,甚至曬棉被服務……相當多元而有趣。這段期間已有幫友進行了超過十三次的交易,其中也包括以物(務)易物(務)。同時,也有幫友開始思考自己還有哪些遺忘的才能可以提供出來;在家帶孩子的媽媽們也想著自己如何在陪伴孩子的同時,為社區的鄰居服務。過去不習慣請求他人援助的幫友,也學著改變習慣、善用社區資源來創造需求。向來不大有空在社區活動的爸爸,也因為太太的參與而與其他幫友產生更多互動。身為部落格版主的我,則慶幸自己能獲得到幫友們第一手的供需訊息與真情回饋。 
 
「花錢‧幫」在全球各地的社區貨幣社群經驗中,像是一個初生的嬰兒,在幫友彼此的互動、嘗試、學習中累積經驗,一步步地朝著創造在地經濟、幸福感的目標前進。我想,幫友珮君的一段回饋正說明了這個小小社區運動存在的價值,而正因為這樣的價值,我想所有的幫友都會期待小嬰兒的腳步會越走越穩! 
 
在世界全球化的強大壓力下,如何保有各地多樣文化產業與農產作物,將是能否維繫健康且永續生活方式的重要課題。而發行在地貨幣是一個?有趣又有效的方法。花園新城這樣一個自然資源豐沛又極具人文藝術特色的社區,是一個實踐在地貨幣與發展社區產業的絕佳所在。但我相信,只要你相信幸福的社區生活可以靠社區一起創造,並用心觀察你的社區,你也會發現適合社區的在地經濟、互助服務模式。 
 

花錢‧幫幫友珮君
 
上週一Peter來我家上瑜珈課,提早來順便替我看了看陽台盆栽的狀況,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Jason 則幫忙我一起整理了舊盆栽,把前房客留下的舊沙發搬下樓給清潔隊回收。我的陽台慢慢朝向空中菜園前進!……幾天前的晚上,跟秋芬約好在家門外拿她代購的蔬果,隨口告訴她,自己以前從來沒有這樣住在一個真正的家的感覺,跟社區、跟土地有親密的連結與互動,這是現在的我可以想像最完美的生活狀況。秋芬說她聽了感動,雞皮疙瘩都跑出來了……總之,就是非常感恩,深深感謝大家的存在! 

 
什麼是社區貨幣呢? 
 
「花錢 幫」有一群的芳鄰,一起組成的為了讓社區貨幣的使用範圍受限於社區內,社區中貨幣的居民將會自然尋求在地消費,進而促進在地產業的發展。因此透過在地消費、在地貨幣的使用可以將財富、消費力與幸福感留在社區內,不會被連鎖商店或跨國企業帶出社區或我們的國家範圍之外。 
 
為什麼要發行社區貨幣?
 
1. 社區貨幣的流通可以鼓勵更多在地居民創業,發揮所長。只要你能提供的服務,無論是木工、烹飪、打掃、縫娃娃、打毛衣、帶小孩、烘焙、種菜、翻譯、說故事、水電維修、教英文…等,都可以提供出來作為社區地貨幣的買賣項目(或者直接以服務交換服務)。 
2. 社區貨幣系統是一個可以促進財富重新分配的制度,透過在地消費,讓社區的生活更符合正義的原則。 
3. 使用社區貨幣,你會很清楚地知道你所使用、購買的貨品或服務是從何而來,不用擔心自己成為血汗工廠的支持者、兒童權或勞工人權的間接加害者。 
4. 在地消費與在地就業機會的增加,更可使居民得以就近滿足生活所需之收入與消費,減少不必要的運輸交通消耗,有助於節能抗暖化,更可以維護地球環境的健康!
 
我們如何推動社區貨幣: 
 
1. 我們將定期舉辦相關分享會,探討社區貨幣、在地消費、微型經濟等主題,以增進花園新城社區居民對此一系統的認識,並交換想法,共同讓花園新城的社區貨幣協助我們建立小而美的在地經濟系統,邁向更均富、幸福的在地生活。 
2. 我們發起社區貨幣的目的,在創造一個有別於現今經濟體系運作模式的生活方式,這是一項推動新經濟與消費模式的長期運動。 
3. 而非短期的活動。因此我們不認同,也將不會以此推動方案作為向政府機關或企業申請經費的活動內容。 
4. 這是一個以社區居民專長與需求為主體的在地經濟,而不是以廣告或行銷來創造需求的消費模式:在會員加入時,必須告訴我們,他們的社區生活中需要哪些類型的消費或服務?(例如:溜狗、除草、買菜、拖地、照顧老人家……),也必須說明他們有什麼專長可以提供出來作為交易項目(例如:包水餃、打太極、作麵包、針灸、電腦維修……)。翻開會員的供需表,我發現每個人都有所長,都有可貢獻之處!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