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紙鶴的眼淚,我的心情!-「東海村核臨界事件」83天

您在這裡

作者
謝文娟

 

在看《千紙鶴的眼淚:核事故受難者83天搶救全記錄》一書之前,心裡或許已有小小的答案,但是看完之後的震撼十分強勁!
 
核電廠內部,不透明,哪能信的了?
 
書裡面談到1990年日本的東海核電廠發生JOC臨界事故,JOC公司核燃料製造廠,由於草率的工作程序,造成兩名員工遭受大量高輻射劑量的照射而死亡。
 
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因曾受原子輻射傷害,所以培育大量核電與輻射的專家,自負地認為此領域的高手,所以即使是對日本國民也是表達核能很安全,不必窮操心,全國百姓就放心地活在一個「核能是自然產物」的認知下,毫無憂患意識,可是臨界事故意外的發生,大大超過專家們的所能預先想像的。
 
發生合作工廠的疏忽及草率導致意外產生,連核電廠裡的運作我們都一無所知。核電廠內部不透明化作業,更需要監督控管,否則下一次的災害會是如何呢?一旦發生,我們要坐以待斃還是亡羊補牢?福島事件是不是提醒了我們去再次確認,身邊的核電廠是否真的安全?
 
核能問題,不是不爆炸就安全
 
過去的車諾比事件,大多歸咎於設計不良所造成的核爆炸;而現在,核電廠不會爆炸,我一度卸下心防:核電不會造成重大意外,但是現今的核能問題已不單單只限於老舊設計式的意外,更多的意外出於核廢料的處理、原料的取得運送的過程、程序的設計、核外洩、排放處理、生態汙染直接、間接問題等等,諸多因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但常常我們總以為發生機率太低,就百分百放心,而對核電廠不聞不問。
 
核能原從鈾礦濃縮之後核分裂所產生的高度能量,產生能量當中就會散發高度輻射,帶有極高危險性,在處理或生產過程中更是不能大意,往往意外是疏於警覺的原兇,多一點的質疑和探究我想是為了確保災害的發生率可以降得更低。
 
最好什麼都別發生!
 
發生率極低,但一發生就是痛苦的加乘效應!
 
傷患遭受高度輻射後的八十三天,痛苦的煎熬,看不到盡頭的希望又長又遠,醫療團隊對於這棘手的搶救行動,看似勇敢卻只造成患者更大的痛苦,對於看不到見效的努力該不該放棄呢?
 
我一邊閱讀,心裡也不停為他加油打氣,希望闔上最後一頁會有奇蹟似的好消息,可是隨著患者從眼中透出一絲痛苦難耐的掙扎,我心中也開始五味雜陳,反倒希望他可以安祥不痛苦的離開,但家庭成員在背後默默給予最堅定的支持,為他摺了一朵又一朵的千紙鶴,又給傷患、醫療團隊甚至我一劑強心針,希望健康的黎明終究有來臨的那一天。
 
藉著這本《千紙鶴的眼淚》,從過去總以隔岸觀火的角色轉為居安思危的積極態度,我想除了攸關生活的健康安全與否,最重要的,是對於自身所處的環境多一份關心和省思。
 
因為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絕對需要以行動來表達我們的訴求及不滿,不要因為你的冷漠,默認了這一切,那毀滅的一刻終將來臨。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