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反核節能論壇

您在這裡

台灣反核之路長達數十年,以集中在北部(貢寮、金山)的力量為主,或許因核電廠坐落在北南部,中部民情較為高枕無憂,認為家鄉受到影響不大,實則不然,一旦核災發生,水、空氣、土壤、食物遭汙染,全台島嶼範圍內將無一處倖免。

中部反核力量在近幾年由散發走向凝聚,大型公民行動漸起,從2011年的祈福音樂會、2012年台中公園遊行、2013年萬人大遊行暨晚會、2014年空拍排字暨街頭大遊行,及數以百計的影展、畫展、講座、聚會等。而今年(2015)不同於以往,沒有動員上街,中台灣廢核行動聯盟改以辦理大型戶外短講論壇,將主軸定位為「節能」、「綠能」,邀請相關領域的實踐者進行分享,以「首爾省下一座核電廠」為例,期待在激情及純粹宣達反核意識之外,讓民眾看見更多實踐的可能性,也帶來沉澱與思考。

北南東部聯合於3月14日辦理全台大遊行,中台灣廢核行動聯盟率先於前一週3月7日在市民廣場舉辦論壇,作為遊行的暖身前哨,也讓想投入遊行的民眾得以將行程錯開。當日也有多個公民團體擺攤,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台灣生態學會、台灣護樹團體聯盟、彰化環盟分別提供不同的環境資訊,另有荒野保護協會準備耗電測量儀器供試用、台中地景藝術節迷失小熊特展團隊義賣無耳小熊燈籠、台灣東亞歷史資訊交流協會提供日本輻射影響案例相關資料。

開講前,主婦聯盟台中分會綠繪本志工進行能源綠繪本說故事活動,呈現《365隻企鵝》、《北極熊搶救家園》內容,吸引親子紛紛聚攏,共同思考暖化與碳排放問題。各團體也齊聚舞台開辦記者會,高喊「廢核電 要綠電」口號,反對危險核電、從實際生活擁抱綠能,讓孩子有安心生活的環境,並表示此次活動為台中市政府首次與民間團體共同辦理的反核行動,林佳龍市長已於會前簽署《綠色台中 永續城邦》承諾書,期望市府以首爾經驗為鑑,帶領民間一起打造綠能城市!

「我們不能再賭了─台灣廢核條件世界第一」劉黎兒/旅日反核作家

黎兒在現場完全不使用投影,幾口氣都沒換就滔滔不絕的道出許多事實與數據,直接指出「不用核電就沒電用」是假命題,仍有許多民眾陷於其中而不自知。台灣核電依賴率僅1成,比起其他核電大國(如核電依賴率75%的法國),是最容易且最適合廢核的國家。德國學者Gerhard及日本學者飯田哲也皆認為台灣多風、陽光充足,更有地熱與潮汐資源,具發展再生能源的潛力,近十年來全球太陽能發電綠已成長近100倍,福島核災後,各國也積極發展綠能,我國卻是發展成長最低的國家(僅1.8%),差異懸殊,政府卻不覺慚愧。台灣各方面要取得「世界第一」的稱號,都具有挑戰與難度,但若即刻廢核,便能得到第一的美名。

災後四年的日本過的如何?受到輻射汙染的福島是無法完全收拾完畢、是無法靠近的,至今還有十幾萬人處於避難狀態,也有多數人持續和看不見的輻射搏鬥,福島兒童罹患甲狀腺癌的人數仍不斷上升,福島電廠唯一的措施只是灌水進爐,每日排放700多噸汙染水,致使太平洋沿岸東西皆吃不得。福島政府公布因核災死亡人數1806人,只有台灣政府和台電敢表示沒有任何一個人因核災而死。

福島地方政府掩藏真相,認為罹癌兒童皆是核災前發病,更有台灣人替為扯謊,指出災後日本已重啟核電。其實核災後,日本政府積極發展綠電,企業與民間配合,從調整空調、燈具(LED)、能源效率著手,坊間盛行流通「快樂節電法」的資訊,省下近13座核電反應爐的發電量。事實上,在台灣反核還不需要為替代能源傷腦筋,我們擁有說廢就廢的條件,該思考的廢核後,如何以綠能取代火力發電、創造更多綠色就業機會。

由於政府宣布核四停機、封存,今年民間瀰漫鬆懈的氣氛,其實核一二三廠仍是台灣人性命的巨大威脅,老舊電廠每每出問題(如2012年的核二螺栓毀損斷裂事件),就得請國外人員前來維修,台電並無處理危機的能力,且三座電廠耐震係數低、預計超用年限、危險儲存方式台灣北南部輻射量比東京高等問題,皆需全民持續關注。一個反應爐每日燒出等同3顆廣島原子彈的輻射物質,台灣6個爐每日誕生近20顆的影響力,台灣面積小、無撤退圈的情況下,一旦釀災,人民只落得跳海一途。

近來核廢料送海外處理鬧得沸沸揚揚,每束燃料棒處理費是近一千萬的血汗納稅錢,製成含鈽鈾燃料後送回台灣,但台灣並無燃燒此物的爐,到頭來僅是場騙局;「福島核災」已地區命名,但若災難發生在我們地狹人稠的島國,可就不會稱作「恆春核災」或「金山核災」,而是「台灣核災」!政府不該將人民推向:面對世界時成為次等公民的窘境。黎兒最後語重心長表示,計入社會及外部成本,核電即是最貴的發電方式、是台灣最大的不良債權,別讓這代年輕人萌起不敢生孩子的悲哀念頭,訴求創造「要綠電 廢核電」的環境給未來的子子孫孫!

「廢核漫談」陳玉峯/生態學家、山林書苑負責人

反核的工作是在搶救世代,也是在搶救迫害我們的人。過去這35年來,核廢料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還日愈嚴重。台電不願意讓核一核二退役,核廢料還持續招標,送到得標的國家,花費更多經費處理,只為了用核廢料來製造窮人的原子彈。但照目前速度繼續下去,全台灣得累積、存放多少骯髒危險的核廢料。而其中黑幕重重,台電和政府高層到底有收受多少傭金、暗藏多少不為人知的邪惡,無人可知。政府、原能會、台電、核電廠是台灣也是全世界存在最長久的詐騙集團,從1960年代詐騙到現在,也只能歸咎於台灣人太過寬容,到現在沒遭受災變,但卻使自己一直生活在這樣的危險中。

2年前陳老師就倡議世代正義,宣告這一代人沒權力製造後代的悲慘命運。環保是最先進的政治,也是開創社會的普世價值、社會倫理。他在1990年時原本想準備2個手榴彈和公開新聞稿、資料,然後把自己吊在羅斯福路的大樓上,讓所有記者來採訪、散播反核的訊息。他也早清楚了解這樣的行為觸犯公共危險罪,但初犯頂多罰金3萬元。可是這3天在媒體產生的效應,可發揮30億以上的廣告效益。為了公教和道德理由,不惜犧牲自己牴觸比憲法更高層級法律,這就是不合作主義的體現。

保護生態的行為和不合作主義,從1975年開始,有一群美國的環保激進分子,用炸鐵路的方式阻止開發,到後來甚至有人出版搞鬼指南,教人製造社會動亂,進行破壞行為,來讓大家知道他的訴求,但這與一般違法行為不同,是以出自宗教、道德、環保、良知的動機來抗爭事物的不公不義,在考慮事情的嚴重性和急迫性後發動的行為。台灣人一再寬容台電,其實就是在虐待自己、違背良知,貽禍世世代代。陳老師已經經歷35年的廢核抗爭,卻還在原地打轉,沒有進展,為了環保,為了體現世代正義,所以才必須用不合作行為來進行更激進的工作。

沒有一片新芽會記得落葉的滄桑,但新芽也會變成落葉,世代交替,永遠會有人有道德、良知選擇站出來奮鬥。陳老師他們這一代人會持續會為了廢核繼續戰鬥下去,也希望後繼有人。今天他們依然帶著微笑,還是繼續努力為來到這世間的任務繼續努力,但同時也期待年輕朋友要把這廢核香火延續下去。

「綠能發展─台灣的必要之路」徐苙萍/展新綠能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2012年在首爾市長朴元淳號召和全力支持下,首爾制訂了一系列超越中央標準的節能政策,他們省下96億度電,相當於台灣核一廠一年發出的電力。同時有個村莊發起省電活動,在每家門口貼上用電數據的大海報,用比賽的方式來達到省電節能的目的,運用競賽的成就感來喚醒村民省電意識。在省電的政策和努力上,韓國的確比台灣進步許多。

台灣擁有相當好的綠能條件,現在正站在運用綠能的米字路口上,有很多選擇,但我們不知道如何前進。我們擁有相當好的綠能技術和地理條件,理論上應該可以輕而易舉的發展綠能,可是政府每年所訂下的目標卻沒有比其他國家遠大,也沒有大幅的進展,實在非常可惜。

提到再生能源的運用,其實就是綠能發展的兩大基本功:開源、節流。開源就是再生能源的推廣,節流就是降低能源的使用。開源方面,電力本來就來自於不同種類的能源,在台灣能使用的再生能源就是太陽能跟風力,但政府卻本末倒置的告訴我們再生能源是間歇性的能源,無法穩定達到我們所需要的基載電力,更無法供應全年度的用量。而降低能源使用的方式,則可以改用LED燈、多利用大眾運輸、鼓勵建造綠建築、資源回收及省電器具等。

目前台灣的綠能發展正面對三大困境:

  1. 發電困境:台灣的電來自哪裡?2017年後,核電停役,台灣北部的電從哪裡來?
  2. 能源教育:要引出台灣人犧牲讓利的精神,如苑裡的風車引發當地居民抗議,或許風車真的離居民居住地方太近,但政府如果能善加溝通,讓居民都能了解、接受,或許就不會有這麼多後遺症。南部有很多公共建築都用太陽能發電,而且建築物也都很有特色和美觀,為何政府不能好好宣導,廣為周知。再者,國際機構4C offshare調查全球排名的十大離岸最佳風場,有九個分布在台灣沿海,但政府都沒有著手進行,怕如此一來引發漁民抗議,如能妥善溝通協調,並落實相關配套措施,讓9個離岸風場都運作,即可以產生相當於21個核電廠的發電量,並非無核能不可。
  3. 能源政策:低廉的電價導致浪費,台灣的住宅電價是全球第三低,工業用電是全球第四低,因為使用成本低廉,導致很多能源的浪費,如路燈白天也亮,而且持續亮了一週的狀況。

綠能發展分三個步驟進行:

  • 模仿:從微觀個案到整體效應,如那瑪夏區的民權國小採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可以自給自足,完全不需要台電的供電,就足以當作模仿的對象。
  • 差異化:公民教育的宣導和教化。在德國,政治動態、國會公告、政治行為都會變成學校課程的討論內容,政府的所有行動都接受全民監控,任一人都知道政府的能源政策,即便是小學生也都可以侃侃而談。
  • 新模式:從課徵能源稅開始,例如工業用電,讓使用者付費,提高能源使用成本。

台灣不缺批評的人,缺的是捲起袖子實做的人,很多事情不是政府執行就好,只要每個人願意,都可以一起投入。如果每個人都能為了同一個理念一起行動,開源節流、節能減碳不只是政府的事,只要每個人都做一點,多關心一些,付出行動,就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省電才是王道─用電負成長的超級解方」邱繼哲/台灣綠適居協會創辦人

據統計台灣的核能發電大概佔總發電量的17%,省下這些電量變等同於擁有廢核的實力,講者認為節省夏天冷氣用電量便能有顯著的成效。

依照實際測量溫度顯示,台灣夏天每天下午1點至2點,屋頂頂樓表面溫度是59度,頂樓底下溫度是49度,即使開窗通風,溫度還是高達35度以上。台灣所有建築使用的混凝土都會吸熱,混凝土外牆幾乎都沒有施作隔熱工程,目前我們的建築物節能規範的外牆熱傳透平均值為3.5瓦,這數值幾乎完全不需做隔熱就可以及格了,遠遠高於國外的規範。直到101年法規才修改規範,規定屋頂的熱傳透值規定要在0.8以內,可是換個角度來說,在101年之前的建築物,熱傳透平均值一定高於這個數值。台灣人買了沒有隔熱的房子,住在沒有隔熱的房子裡,只得靠吹冷氣降溫,增加許多用電,這就是目前的現狀。如果把來自太陽的熱能減少,就可以減少冷氣用電,輕易達到節能的效果。所以台灣節能的解方之一,就是減少太陽熱輻射直曬,如利用常見的鐵皮加蓋,也就是幫屋頂加雨傘的概念、西曬的牆壁掛彩色的線材、屋頂加裝黑網遮陽或裝雙層窗隔熱,都是隔絕陽光熱輻射的方法,甚至是在屋頂種植植物隔熱,或者鋪設隔熱磚,都是很簡單就可以做到的方法。

簡易的隔熱材料和方法,不需高成本與高深技術,家裡空調便可省下75%電力。假如我們能把夏季的尖峰負載降一半,不含使用太陽能發電和改用LED照明設備,每年至少可省下核一二廠發電量,再加上太陽能光電和LED設備,每年用電需求將呈現下降趨勢,這與政府一直告訴民眾每年用電需求是增加的情形完全不同,看起來好像很透明的政府,其實在其中動了不少手腳,沒有將實情讓民眾了解,也使得台灣的太陽能產業和LED光電產業在台灣銷售不佳,所以只好往國外發展。

講者表示,若能確實善用隔熱材料和方法,隔熱又省電,也避免產生讓大氣溫度持續升高的惡性循環,全民追求節能綠能即是履行廢核之道。

「省下一座火力發電廠─從台中空汙PM2.5談起」葉光芃/彰基醫院醫師、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

葉醫師在演講開始就撥放2年前彰化的一群醫護人員參加反核活動的影片,從年輕的實習醫生到年長的主治醫生,許多人參加了反核的活動,他們表達核電骯髒、核電危險、核電昂貴的訴求,認為政府和官方一直用錯誤的資訊欺騙人民。

2014年5月,馬英九總統宣布要在台北再蓋一座火力發電廠,用燃煤代替核能,煤灰還可以用來填海造地。如果又新蓋火力發電廠,即使蓋在台北,季風、鋒面和氣流仍會將汙染帶到中部。燃煤產生CO2、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比起使用天然氣,產生許多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而燃煤產生的CO懸浮微粒中,更含有重金屬。煤灰也影響了水源和地下水。美國每年40萬新生兒受重金屬汙染影響,照這樣的比例,台灣也有好幾萬新生兒受到來自燃煤發電的汙染。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與水結合反映後產生硫酸和硝酸,連石頭都會被腐蝕,何況是肉體之驅。更遑論汞汙染會透過臍血和乳汁影響嬰兒,影響學童學習和思考,連下一代競爭力也直接、間皆被影響了。

台灣正在毒氣中悲鳴,全世界最大的燃煤火力發電廠就在台中,政府不但不停止製造汙染,還要在台北繼續蓋燃煤火力發電廠,用空氣毒害人民。加拿大是全世界空氣最好的國家,每年還是有2萬1千人死於空氣汙染,他們的PM2.5才7,但台灣卻高達21,平均每天害死2百多人,尤其是冬天更嚴重。

台灣空汙嚴重,PM10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燃煤加石化和柴油,更是致命組合,會產生加乘效果,產生的汙染是東京的2倍。而且污染會隨風飄散,越輕的飄越遠,透過空氣做短、中、遠距傳輸,當夏天南風吹起,麥寮六輕的汙染也會吹到台北跟台中。燃煤產生酸雨,台中火力發電產生的污染造成1年約342人死亡,1年103億的社會成本。種種風險揭露在前,政府卻坐視不管,和台電力以發電之名欺騙社會大眾,避重就輕的提供觀測數字。核廢風險、火電空汙都是公部門該列入作為能源政策通盤檢討的觀點,不應誤導民眾陷入反核、擁核的二元論迷思!

「以首爾為例─台中市長林佳龍的綠能節能政策」高茹萍/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召集人

講座開頭,茹萍先以舉手方式調查了現場贊成廢核人數,接著介紹首爾如何執行省下一座核電廠電量的計畫。首爾經驗之所以成功,在於市長(人權律師背景)推動、積極開源節流、取得社會共識等因素,十個具體方向如下:

  1. 陽光城市:利用屋頂搭建太陽能板發電,並修法鼓勵社區投入自力發電。
  2. 能源自主:例如車站、學校廣設氫電池站,另也發展沼氣發電。
  3. 提升效能:翻修舊有耗能房子,銀行提供翻修優惠貸款方案、大型建築物須公布其耗能與節能量。
  4. 智慧照明:地鐵站等公共區域照明,或私人汽車車燈,全面更換為LED燈,並可分期付款。
  5. 複合型態都市規劃:規劃住商混和、搭配捷運系統,減少交通耗能;另規定大面積的建築物要配有10%的再生能源。
  6. 新建築節能標章:新的建築物若符合綠能標章,可享有租費減免與容積獎勵等優惠。
  7. 綠色交通:宣導搭乘大眾運輸,並限制車輛隔週單號或雙號進城,鼓勵共乘制。
  8. 綠色就業: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等實業,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9. 培育市民的節能文化:鼓勵市民加入節能會員,累積點數可買車票或節能產品。
  10. 成立研究與推廣機構:建構資訊平台供民眾查詢。

首爾經驗有兩個核心價值,一是「能源自主」,市民能自己決定要不要核電或火電,是否不那麼依賴高汙染能源,消費者可自行選擇對環境與健康負責的城市能源措施;另一價值為「民間參與」,資訊夠透明的能源政策,讓公民了解電從哪裡來,進而投入共同決策,或成立自主型電力公司。其實,地方政府往往能解除中央的包袱,期待台中能借鏡首爾,成為下一座綠色城市。

「綠色台中 永續城邦─談台中的低碳承諾」黃崇典/市政顧問

台中市被選為低碳示範城市,而黃顧問同時擔任台中低碳辦公室執行長,現場針對公民團體所擬定、市長也簽署的承諾書內容,娓娓道來市府的目標,針對文中「實踐氣候變遷行動計畫的再生能源策略」,也勢必貫徹開源節流原則。面對企業,讓工業使用再生能源,也將成立節能輔導團,協助企業提高能源效率,並獎勵企業善盡社會責任,低碳自治條例中亦規定,一定規模以上的工商業單位,須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由環保局與都發局負責推動 。

在建立綠能減碳城市的部分,目前已選定水湳經貿區作為示範區,要求建築外殼以絕緣概念設計,保持原有室溫及人體溫度,減少空調消耗;未來將推動公共區域太陽能發電率(建築法規問題將與都發局再協調研訂)。黃顧問現場提早透露市府「都市林綠廊計畫」,在八年內種一百萬棵樹,使用先前空汙基金作為經費,投入都市綠化。目前已有提供獎勵方案,由五百多個社區取得補助款得以增進節電設備,而未來每年會規畫綠色融資專案,讓更多社區與企業投入。

交通方面,將完善台中綠色交通網,駛公車更便捷,並淘汰柴油車體,以油電、氫能、瓦斯能取代,另補助民眾汰換二行程機車,也增設電動機車的電池抽換站。其他則有公共場域全面更換LED燈、利用天然資源優勢發展綠能、成立對話平台讓公眾參與決策等措施。種種說明,展現市府發展綠色城邦的決心。

 

戶外論壇從午後直至夜晚,吸引往來民眾近千名人次聆聽,更有民眾聆聽至尾聲,或主動與講者交流。論壇在獨立樂團「農村武裝青年」清新有力的歌聲中圓滿結束,透過《魔鬼的禮物》、《望水》兩首歌取理念,提醒人類既向大自然取得資源,就應感恩天地,不得恣肆耗費,再讓子孫承擔後果。學習首爾省下一座核電廠的電量,期盼台中積極發展綠能,全民也從日常生活中實踐節能,貫徹今年「廢核電 要綠電」口號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