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午餐不營養─玄米老師的美味便當(8)讀後感
您在這裡
我國學校午餐起源於民國四十年,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撥贈奶粉給一百五十一所國小開始。在我就學時尚未嚴格制定營養午餐規範,我的母校透過問卷調查學童家長同意營養午餐制的實施可否,好運的是,多數的家長不贊成學校實施營養午餐,而是由父母送至學校或從家中自帶,感謝我的父母,讓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但隨著時代進步與社會變遷,有越來越多的雙薪家庭,為了解決父母無暇備餐與送餐的問題,現在無論城鄉,學校幾乎都自辦午餐,但卻並非所有學校都能兼顧營養衛生、健康美味,甚至讓學童能從中獲得更多的營養知識與養成良好的飲食與衛生習慣。
在「玄米老師的美味便當」(以下簡稱「玄」)第八集中,陳列日本營養午餐法規,內容寫道「營養午餐的目的應攝取適當營養,以謀求維持並增進健康」、「加強理解日常生活飲食,並培養足以營造健全飲食生活的判斷力,及養成合宜的飲食習慣」、「加強理解我國和各地區的優良傳統飲食文化」…等等設立營養午餐之目標,這些不也正是我們需要努力學習的目標嗎?
「玄」書用詼諧的手法,以玄米老師的上課及跟同學相處做為主軸串聯起正確飲食的觀念與反省社會當前面臨的飲食教育問題。人類為了各種理由和目的必需進食,但從第八集可看到日本校園午餐中充斥麵包、油炸、非均衡飲食與剩食的現況,「玄」中的國小營養師只注重各營養成分總和是否符合一日午餐所需,卻忽略營養午餐法中提及的「健全飲食生活的判斷力,及養成合宜的飲食習慣」。現今的小孩多分不清吃進去的蔬菜種類與烹煮方式,錯誤的飲食教育,讓兒童從小缺乏健全正確的飲食判斷力,導致在這百業蕭條的時候,台灣速食店仍舊開設林立。
我們每天無論成人或兒童都應該至少吃三碟蔬菜(約 300公克),才能攝取到充足的纖維質、維生素與礦物質,蔬菜除高營養價值低熱量及各項有益健康的功用,如抗氧化、幫助排便防止便秘、預防肥胖等,它更可減少各種慢性病的發生,可惜連台灣很多學校都沒做到這點,台北某國小營養午餐菜單為咕咾肉、柳葉魚、滷味、時蔬,某國中的菜單是卡拉機腿堡、蝦捲、干條、海結車輪、雞塊與食蔬。從以上兩個案例可發現台灣校園午餐幾個問題,學校為達衛生署公告每人每日午餐所需熱量(700~800大卡),造成多油炸物、過於烹調食材,而蔬菜與肉類比例不均的現象。
根據衛生署2009年統計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學童體重過重的比例佔全國1/4以上,且從調查中也發現,國小學童每日蔬菜攝取僅1.8份,與衛生署建議的每日飲食建議攝取量蔬菜類3份相距甚遠。
現代人飲食西化與生活型態改變,外食或外帶趨勢增加,加以學童花在看電視、玩電動時間增加,忙碌家長平日也未能與孩子共食,並即時修正孩子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因此學童飲食教育就顯得重要,全國每日有兩百多萬學童在校食用午餐,學童是否了解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應從改善校園午餐著手,以讓小朋友均衡的攝取各類食物,健康的成長為原則,設計規劃學生午餐,食之有物,進而才能食的健康。
圖片來源:尖端出版社
出版資訊:作者─北原雅紀.魚戶修 / 譯者─梵赫辛 / 出版社─ 尖端 出版日期─201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