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安全問題-農藥是藥?是毒?

您在這裡

作者
張玉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

農藥是藥?是毒?

許多農友會種一小畝不用藥的蔬果自己吃,因為他們知道:外表漂亮的菜都很毒!為了生產美麗的蔬果,農民只好使用農藥來保護農作物,如果施用毒力較強的藥劑來防治再加上任意加重施藥濃度或混合各種藥劑同時施用,便容易造成蔬果農藥殘留的問題。一但人、畜食用這類農產品便會中毒。

農藥

的毒性可分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是指農藥通過吸收後身體立即產生中毒現象(症狀有:灼熱感、噁心、嘔吐、腹瀉、皮膚發炎,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休克、死亡),通常都是農民未依照正確施藥方式使用或民眾剛好經過正在施藥的田間所導致。最教人擔心的是慢性毒性,他會引發溫血動物「三致」危險:致畸、致癌、致突變(引發動物遺傳上的突變)。

農藥安全容許量

農藥的毒理資料裡有一個數值稱為「無毒害藥量」,這個數值是針對動物實驗的結果得到的。受測試的動物每天吃這樣劑量的農藥,吃一輩子也不會有安全上的顧慮,這個數值代表農藥的安全程度,但因這個數值是以動物做實驗而不是以人做實驗。(一般白老鼠平均壽命為五百八十九天,衛生署公布2009年統計報告台灣人平均壽命79歲)。

如果同樣劑量農藥讓人吃二萬八千八百三十五天還真的安全嗎? 行政院衛生署的官員們,你們誰能、誰敢站出來掛保證呢?

蔬果殘留農藥安全嗎?

政府相關單位告訴所有消費大眾:蔬果農藥殘留量大多都在安全容許量之內;且衛生署及衛生局對市面上所販售蔬果均有定期抽查請大家放心。但抽查頻率過低且檢驗時間過長(架上抽驗出有問題時,大多數的蔬果都已進了大家的五臟廟)。

衛生署訂定的標準都是單項農藥管理並無總量控管,例如:某項蔬菜可能含有十種農藥,但每種農藥殘留量都在安全容許量之內,這樣也算通過檢測!基本上農藥殘留檢驗是為了反應農藥使用現況,根本無法作為控制農藥殘留蔬果進入市場的手段!

農藥殘留量一般以「ppm」作單位,也就是百萬分之一,因此由外觀根本無法辨識,當消費者面對整攤琳瑯滿目的蔬果時卻只能靠運氣來選擇,真不知手中的這一把菜會為家人帶來健康或是毒害。

一定要用使用農藥嗎?

聯合國糧農組織曾統計:若不使用農藥,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所遭受病蟲害及雜草危害的損失約35%。但是根據英國統計人們會丟掉全部所購買食物的三分之ㄧ,這樣一加一減算一算只要我們能更愛惜食物減少浪費就不需要再使用農藥來增加農作物產量。

現在有許多代替使用農藥的耕作方式,例如:網式栽培、輪作、套袋、天敵使用、抗病品種選擇等…,其實只要用心就可以生產出品質優良且安全的蔬果。

蔬果的選購要點

  1. 不刻意挑選外觀完整、毫無蟲孔的蔬果
  2. 蔬果採買應多樣化,不固定攤商及種類較佳。
  3. 長期儲存及進口水果,通常需以藥劑處理延長保存時間應減少購買頻率。
  4. 蔬果外表留有藥斑或化學藥品氣味者,應避免購買。
  5. 天然災害、年節蔬果價格上揚時,農民會提早採收上市,農藥殘留的可能性相對較高,應避免搶購。
  6. 盡量購買當令蔬果,既新鮮又價廉。
  7. 選擇具有優良標誌(有機標章)的產品

蔬果的清洗要點

蔬果清洗除了去除灰塵及可能存在的寄生蟲外,最重要的是洗掉可能殘留在表面的農藥,清洗是唯一減少農藥的方法。

研究顯示,任何清洗方法只能去除殘留表面的農藥,差別只在用水量的多寡及如何防止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不建議使用清潔劑,因為可能又會產生清潔劑殘留及污染環境問題,市面上推出的「蔬果清洗臭氧機」,只能去除蔬果表面的農藥,洗淨力與水洗無異,且有些蔬果含有氮,與臭氧反應反而會形成硝酸鹽或亞硝酸鹽,致毒且致癌。

最好的方法是先用流水沖掉外葉的灰塵浸泡片刻後再仔細清洗,提醒大家蔬菜應先清洗再切,而非切了再洗,水果則洗後再削皮。

洗不掉的農藥

系統性農藥係指農藥可經由施藥部位吸收,並轉移足夠產生生物效應之劑量至植物之其他部位。系統性農藥與作物接觸後,能在短時間內滲透進入植物組織,而移行至植物體其它部位,在植物體上雖不會造成局部高殘留量,卻常維持較長的殘留時間,並發揮其殺害病蟲等害物之功效(如久效磷、多菌靈、除草劑等)。簡單的說就是全株有毒,請勿食用。

你一年吃下多少農藥?

根據統計資料98年農藥進口共27,226.20公噸,同年台灣生產農藥共8,140公噸。如果分給全台灣所有人民,每人可分得約1.54公斤農藥!根據農委會統計98年台灣每人平均消費蔬菜約100公斤、水果約118公斤,如果都含有農藥殘留(即便是安全容許量之內),你還認為多吃蔬果能保健康嗎?只要是食用有農藥殘留的蔬果就是不安全。

原文刊載於主婦聯盟245期會訊(2011.6.1)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