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日本能源政策 再生能源的社會接受度

您在這裡

作者
資深秘書 林雅惠

 

[活動報導]日本能源政策 再生能源的社會接受度

講者:丸山康司(日本名古屋大學環境研究院副教授)

在各界鼓吹能源轉型的社會中,綠能發展似乎已變成世界趨勢,但我們不曾仔細探究過,除了政策、經濟跟排碳量,還有哪些因子會影響民眾的參與?若無法提升民間的綠能接受度,又如何能有效推動永續能源…

普遍認為會影響推動社區再生能源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政策與經濟考量,日本99%的能源都仰賴進口,中央政府的能源政策主軸,從1970年能源供給全面化、1980年追求經濟發展、1990年為因應氣候變遷而改為環境、到福島核災後的2010年,轉為以安全需求為前提,因此大舉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但發展至今,日本國內再生能源市場機制反是供過於求,顯示政經的挑戰已經差不多被解決了,現反而面臨的挑戰是社會接受度的問題。而在日本經濟體制下,對於專案型融資仍不友善,普遍銀行還停留在不動產融資上,的確也是社區發電初期會遇上的困難之一。以下就丸山副教授長期研究日本社區發電之觀察,歸納綠電在實務推動經驗上,可能影響社會接受度的因素:

  1. 非在地的綠電持有權

從右圖,其實難以分出四張格圖在日本的社會接受度差異,但教授說道A因歸屬於下方農家擁有的;C 在這邊得到的電價會比透過一般的管道來的便宜,因此左邊兩張圖的社會接受度較高,另兩張則是因為風電乃由外來廠商建置的,因此被認為是外來者,在地的接受度反而不高。根據德國社區發電成功之關鍵,也在於發電效益歸本地所有,由本地人自己經營跟投資,透過讓當地民眾自主掌控能源進而提升社會接收度。

反觀日本現今,約有30~40件大型風電抗爭運動在進行,就是因為風機持有者是外部的比例約8成(76.9%),僅有少數的風機設置為在地持有,再者還有外來廠商的建置,可能會將後續風險留在當地…等,造成民眾對於風力的接受度普遍降低,光電則有4成的持有者來自於外部,因此若欲發展社區再生能源,就需要更多時間來尋求在地共識與溝通,興建過程與後續營運的所有權由在地持有,當地居民有了社區參與感,所達到的收益與推行效益才是最好的。

  1. 相關媒體的失衡報導

根據朝日新聞的再生能源相關新聞的統計資料顯示,可發現社會中對於再生能源新聞的負面論述多過於正面,由此也可推斷即便經過福島核災,人民對於再生能源的社會接受度並無顯著提升。

  1. 各家電力公司的電網承載量不同

影響接受度的另一個潛在原因,為電網之間的連結問題,因為日本有九大電力公司,關東與關西的高壓電頻率是不同的(50HZ&60HZ兩種),因此除各區不同電網頻率無法互通,還須解決負載量不足的問題,才能有效將產生的再生能源有效運用。以日本北部地區的例子:乘載電網僅能負載910MW,但當地的發電量卻已到達3240MW,但這些問題在日本未來電業自由化的推進間,可期待電力自由化之後,出現跨電網(收配電)的經營者出現,屆時將不受現行由各電力公司劃分各地的限制。目前評估未來約會出現50間跨電網的經營商,並朝向調降電價、電力平衡或手機綁約等趨勢發展,不傾向走向削價競爭的情況。

  1. 結合在地資源與強化在地參與機制

日本的社會風氣,民眾早已習慣配合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政策,因此若發展社區發電,如何提升民眾參與度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此欲促成一個有效的公民參與的計畫,就需仰賴在地民眾大量的參與,日本社區發電有名的例子之一,為位於東京的生活俱樂部(簡稱生協),生協為建構自身可用的電力,因此在距離700KM的青森設置風機,同時也跟風機所在地的社區,連結當地農產品與復甦飲食文化(以風機為名來復興釀酒文化),並透過公民集資、將股東名字刻在風機上,不僅成功有效結合推動當地農產品、重塑社會/群網絡、更活絡在地經濟,利潤遠超出單從綠電回收的費用,像在地有位農友投資100萬在社區風電,每年約可回收3萬,但現在光是結合綠電來販售農產品的收入,早已遠高於投資風機的成本,因此結合在地資源可帶來的後續效應,也是推動社區發電很重要的優勢。而生協最終希望達到,自產的綠電可供給股東、辦公室與綠電所在社區三方的用電,以Green PPS(綠電供應商)的目標邁進。而從日本發展社區發電歷年趨勢研究顯示,除上述相關因素,社會公益亦可成為發展社區發電的誘因之一。
  1. 裝置成本與相關效益可能迥異

光電雖然在福島核災後大量裝設,但卻是所有綠能中發電成本最高,但發電效益卻是最低的種類,但在福島核災前後,太陽能光電裝置發電量的差異已達到相差70倍(原900MW)。而當前日本國內風電發展趨緩、光電發展急速上升,亦跟社會接受度有緊密的關連。若欲有效推動再生能源,單社會政治層面,就須考量技術和政策、公眾性、關鍵區域、政策推動者;市場接受度則須仰賴顧客、投資者、企業組織的參與。日本近年內的確電價成長10~20%,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也是現在需要考量的部分,能源轉型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過了轉型高峰,但這是邁向永續能源必經之路。

丸山副教授表示,日本國內也有提出正反兩方對於使用再生能源的辯論:優點包含安全、永續、自主、減少進口燃料的使用量...等,缺點可能有能源不穩定性、經濟、短期碳排量…等。而非單單只論述再生能源好的一面。有效的溝通才能尋求社會共識,而在規畫時先設定好目標族群與特定民眾,也能有助於推廣社區發電之效益,不僅僅只是一昧提倡環保,畢竟環保可能不是民眾第一考量因素。綠電也不應與一般電力相比較,應把綠電視為一特殊能源模式,因為任何一種能源都不可能百利而無一害。長期而言當然發展再生能源對於(全球)能源永續、對抗氣候暖化、生態多樣性是有利的,但就短期(在地)來看,卻仍需考慮能源自由化和經濟預算,所以在提倡再生能源時,就必須帶入無論是對於本地或是整體社會,發展再生能源都是有它的好處。不針對單一綠能來推動,探索出最適社區發電模式才是最永續的做法。

講者介紹:丸山康司副教授在日本不僅是學者,同時也是社會運動者,更擔任非政府組織積極推動社區發電的重要推手,長期參與民間能源運動的丸山康司副教授,在台大社科院受邀下,來台於11月10日分享在日本能源政策與再生能源社會接受度的現況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