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自然原理 打造綠適居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運用自然原理 打造綠適居

2016年看見綠能系列講座,5月份邀請台灣綠適居協會譚海韻秘書長,主講「打造綠適居」,分享案例及基礎的物理原理,從日照、溫濕度、對流改善家居環境,提升人的舒適感,也大幅降低耗電量,達到減碳目的。

講者提到,協會邱繼哲理事長曾任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節電小組召集人、台北科技大學綠建築研發中心研究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顧問,他倆歷年來改造自家、辦理「全能住宅改造王」活動及「台灣裝潢十大弊病」票選活動,並出版《好房子》,更擔任綠建築顧問,進行量測、現勘及社造工作。

手法1:外遮陽

台灣建築材質多為隔熱力不佳的混擬土,建築外殼周圍的空氣,往往都被加熱至近50度,台灣綠適居協會作為招牌的倡導:善用外遮陽手法,如「訂做雙層窗戶」及「遮陽物件設置於窗外」。

雙層窗戶之間,近10公分的間距,是不流動的空氣層,可阻隔熱空氣對室內的影響。遮陽物件如便宜實用的竹廉,裝設時須與窗隔距、而非貼近;百葉窗也是好的選擇,不完全擋去日照,亦留通風;另外,陽台及早期外窗戶上頭的延伸遮簷,皆符合外遮陽的概念,調節室內氣溫。

手法2:屋頂隔熱

因自宅有西曬問題,便於頂樓鋪設隔熱磚、木棧板,最上層做綠屋頂(植栽美化),大幅改善熱傳導造成的不適。隔熱磚為淺色的PS板隔熱材,阻絕夏日熱傳導、加強冬季室內保溫,亦可考慮磚上再加設太陽光電板。

屋頂之外,也重新設計牆壁為雙層式,於2.5公分厚的牆內,放置三種隔熱材(岩棉、泡沫玻璃、玻璃球),其中,岩棉最便宜、耐燃,適合推廣。

手法3:通風

一個人體發熱為60瓦,而每人每小時需要20立方公尺的換氣量,若通風不良,會造成室內甲醛、TVOC、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善用通風原理並適時搭配電風扇的使用,可不開冷氣便達到清涼效果。

通風必把握「一進一出」原則,只開一邊窗無效,必須開兩邊做對流。講師表示,其在自宅的各房室牆壁上,都打有小氣孔,設定「主動通風路徑」,抽風機位置安排在入風口的客廳,出風末端設在廚廁(避免臭氣吹到主室),路徑所經處都得開窗,並用風扇攪動室內空氣。家中如有異味,可於排水孔、抽油煙機做逆止閥門,而善用室內外溫濕度計,更能掌握「何時開關窗」的依據。

(小撇步:冷氣裝在曬衣陽台,可抽陽台的空氣,讓衣服乾的快。)

非透天、集合式社區的住戶,若有通風不良問題,可從走廊天井改善起,天井務必要留有開口,可加設通風塔(突出的四面裝通風百葉窗、遇颱風或大雨再關即可);廁所管道間的改造,可加設通風柱(頂端為螺旋排風扇、須高過女兒牆)。

近年民眾為防PM2.5,紛紛緊閉關窗,但也阻斷了新鮮氧氣來源,可考慮裝設換氣系統。其將抽入的空氣過濾後,拉管分配到所有空間,讓髒空氣從廚廁排出,降低落塵量,也適合住在大馬路邊無法開窗的人,亦可搭配除溼系統使用。

手法4:省電

省電的不二口訣為:降功率、省時間,前者諸如使用變頻家電,後者如隨手關燈、不長時間開啟冰箱門。近年,北京推展了小區域個人空調系統的概念,從個人辦公處或座位配出冷氣,而非供應全空間。而你我在生活中,其他改善方式有:

  • 裝設智慧電錶(光是此步驟能省下25%的電力、有數據有壓力)
  • 避免待機耗電:除了機械式之外,其他家電建議未使用時拔去插頭。但頻繁插拔易損耗,應裝設電器搭配多段式開關(例如有開關的延長線),讓每個插座有自己的開關,以及總開關做為控制。
  • 裝設多段式抽油煙機:共六段、段速在10w至200w之間;排油煙口不宜與窗戶同側,抽動時,窗戶應開些許縫。
  • 應選擇可控溫熱水器,並設溫42度,節省耗能。
  • 先開窗再開冷氣,較省電。
  • 夏季室溫超過28度才開冷氣,冷氣設溫26至28度,設定濕度50至70度。

(小撇步:人的不適往往來自濕度而非溫度問題,超過70度要除溼,使用原木家具也有備長炭效果,可調節濕度。)

手法5:照明

照明應考量眼睛的舒適度,可參考《健康照明CNS住宅照度標準》,現已從中央給燈走向角落亮燈趨勢,若家中燈管已屆汰換階段,可從傳統T8燈管更換為較細的T5,將明顯省電許多。

若自家高度夠,可訂做層板燈(多段式開關輔以反射鋁板),而書房改為亮度高的LED燈,廚房改用吊燈,光源下降較亮。

(小撇步:應將廁所改裝為照明跟抽風分開,已讓浴廁通風常開。)

講師曾參與其居家社區的改造作業,調整大樓用電契約容量,每度電的單價會降低,並淘汰傳統燈具。避難燈自傳統燈管(10w)改為LED燈(3w),走廊T8燈管(40w)改為T5燈管(28w),停車場照明自鎢絲燈(100w)改為LED燈(3w),社區改造後省錢不少,從每人管理費月付千餘元,降至月付近4百元。

改善家居環境,應訴求自然的方式,改變建築物內的通風、隔熱、採光狀況,先談節電,再進一步思考再生能源(如:太陽光電)的加乘。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