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綠生活】食物不浪費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專員 張玉鈴

【社區綠生活】系列課程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世界各國逐漸開始關心生態環境的維護與居住品質。台灣也掀起一股「綠色」潮流。綠色生活或永續生活簡單地說就是:以使用有限的天然資源,達到某程度的永續性;依照大自然的規律,不污染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並實踐在居住、交通、能源消耗及飲食等生活方式。

     今年上半年我們在社區開設樸門農法的入門課程,邀請有興趣的社區民眾一起學習、一起種菜,實踐都市農耕,也認識更多共同關心飲食環境的朋友們。10月課程我們將加入更多生態保護及永續發展觀念,也希望邀請更多社區居民實踐「環境共生」的理念,將綠色生活模式運用在生活場域中。


10/25 食物不浪費

   你曾經浪費過食物嗎?即便是從小被教導節約是美德的我們,在食物浪費上情況也十分嚴重,每人每天的浪費量相等於一個國民便當 ,若一個便當以80元計算,每人每年就浪費掉29,200元,而且超過一半的浪費都來自消費者!

 

大量食物的浪費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研究,每年全球有1/3的食物遭到浪費或損壞,用重量計算竟然有13億公噸(一公噸=1000公斤)那麼多!除了生產端的篩選(上次課程中說的格外品、標準),生活中也會不知不覺浪費許多食物。即便不是發生在自家廚房的浪費,也可能是你的消費模式促成無形的浪費。

 

到底丟掉什麼?

     餐桌上所有食材都是經過生產、運輸、銷售、倉儲、加工或是調製、、等過程,才能成為一餐美食,期間需要消耗許多能源如:地力、水資源、石油、電力、、等,所以當你決定丟棄任何物品時請先想想背後浪費的資源!

 

浪費成因,各國不同

    為什麼工業化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浪費的糧食不相上下?沈老師說:開發中國家大多是「食物耗損」,因為缺乏基礎設備、技術低落,導致在生產、採收、處理與加工過程中,損耗食物多。工業化國家則屬於「食物浪費」,商家和消費者將可食用的食物丟進垃圾桶。

 

反向思考,從根源做起

當我們把時間、精力、經費用在處理廚餘和過期產品時,為何不反向思考將問題溯源回食物生產端呢?

實踐食物不浪費的生活法則

  • 食材來源:吃在地、吃當季
  • 食材管理:計劃消費、冰箱整理
  • 食材利用:妥善保存、利用食材
  • 食物教育:教育下一代
  • 食物社群:為自己打造綠食圈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