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這條路,在地鬥陣走】論壇 - 讓公民電廠融入淨零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2022年12月,「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與「荒野保護協會」共同主辦「淨零這條路,在地鬥陣走」系列論壇。第一場論壇,我們邀集到有動公民電廠的社區與地方政府,來分享他們的推動成果,也交流各自遇到的困境,並一同思考如何突破困境。

 

當然,公民電廠不只有社區與地方政府可以參與,以本會和市民共同成立的「干豆好」公民電廠為例,電廠除了發電,更重要的是支持能源教育,而這次論壇的重點之一,即是如何將艱澀的能源議題融入教育中。

圖1:論壇當日的參與者與活動現場

 

給孩子,形塑永續未來的能力

首先,我們邀請到「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的許毅璿博士,許博士具備多年帶領環教輔導團的經驗。許博士為大家介紹能源教育的歷程,起初係透過2002年起教育部推動的「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及後續計畫,再生能源的相關知識開始在學校生根。

計畫延續數年後,107年開始,教育部面對淨零轉型的壓力,在環境教育的框架下,開始推動各級學校的永續教育。以第一線的教師培力、教育活動為主,並以學生教育活動為輔,目的在於透過教育,讓現在生活在的「不永續的現狀」的孩子,未來可以擁有形塑「永續的未來」的能力。

圖2:環教輔導團許毅璿博士分享環教與能源教育的變化

 

給孩子,參與能源的空間

2020年10月,「干豆好」公民電廠落成於關渡國中的屋頂,主婦聯盟與24位公民廠長,回饋電廠的收益支持「關渡國中」作為能源教育的資金。主婦聯盟三年來和「關渡國中」自然老師,共同備課及授課,將能源教育由原本的點狀課程開發為融合108課綱的帶狀課程,吳心萍資深主任提到,在2022年的永續股長課程結束時,適逢台北市長選舉,有位競選永續股長的小朋友提出很了不起的政見: 如果她是台北市長,她要用綠能創造市民的就業機會。

「干豆好」模式證明了,一座20kWh的光電廠,能產生的效益絕不只是發電量,公民電廠所帶來的教育及公益性,遠比商業電廠來的更為實在,而在收益的回饋上,也遠比商業電廠更能照顧在地需求。以「干豆好」為例。2022年,按照合約,公益回饋金為2%,換算下來僅為3,248元;但本會在2022年實際投入11,368元在能源教育上,更是每周和老師們共同備課及授課,若還加上人事費與交通費,粗估至少6萬元,以上不管有單據的花費,或是沒收據的人力,都遠超過商業模式能給予的。

圖3:主婦聯盟資深主任吳心萍分享關渡國中的能源教育現況

 

在能源教育上,教育部做了什麼?

最後,教育部謝濬安專案管理師分享: 教育部對於公民電廠與能源教育的推動進程規劃。依照中央政府能源轉型的推動規劃在2025年太陽光電需要達到20GW,為鼓勵各級學校可以投入設置太陽光電,教育部推動「多面向設置太陽光電前導型計畫」。

而學校含公民電廠的結合,除了,「干豆好」,也有大學與其他的單位合作發展的公民電廠。如「文化大學」就與合作在校舍上建設210kw的光電板,平均每日可以發出1000千瓦的電力,在2022年疫情期間,學校發現防疫旅館的費用,對於經濟較弱勢的境外學生是很大的負擔,因此將太陽能板的收益,用於補助防疫旅館補助,讓境外學生不會因為高額的防疫旅館費而放棄就學。

此外,教育部為了推廣公民電廠,也設立了「推動多面向設置太陽光電前導型計畫」獎勵措施,針對新設置的電廠給50~80萬的能源教育基金,並舉辦相關說明會。

而針對能源教育的推動,教育部也透過SDGs融入各級學校的環境教育,並整理相關內容出版成「能源轉型ing 老師可以這麼教」教學示例手冊給學校老師們參考。並在大專院校推廣「永續能源跨域應用人才培育計畫」培養相關跨域科技人才,因應未來產業型態的轉變。

圖4: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的同仁分享教育部對於能源教育的規劃

綜合討論

上午場的最後,我們邀請到環教輔導團許博士、主婦聯盟 資深主任吳心萍、教育部資料司謝濬安專案管理師與其同仁一同來回答大家的問題。

問題一:在過往能源教育中,學校的老師是否有給環教輔導團或是環教輔導團怎麼樣的回饋,在備課的壓力上是否會太重?

許博士表示109年開始環教輔導團就將能源教育的推動任務,加入各小組的推動項中,我們也請能源局還有教育部將有用的資料彙整讓各級學校的老師參考。許博士也提到中小學的推動可以結合課程學校特色課程或是社團課程來推動,只要老師能夠理解課程的內容就可以透過遊說老師執行課程的內容。

教育部謝濬安專案管理師說到:學校老師對於教學時尤其是國中小的範圍會須要需要經歷一次的轉譯才能夠被學生吸收,所以教育部也請到有經驗的老師來進行第一次的知識的消化與轉譯,再交由第一線的授課老師進行授課。這些新的資訊與好的內容可以很快的進到學校內。但我們也發現學校老師的教學比較多停留在發電與手做。要如何更進一步的培養學生對於淨零的公眾意識,成為能源教育最重要的一環。

問題二:在20日的問論壇與剛剛的簡報中有看到,有不少大學以USR的模式執行公民電廠,想請問是否有其他的案例或是方案可以參考?

 

主婦聯盟吳心萍資深主任也認同,給老師的師培其實非常重要,因為老師一個人要面對20~30個小朋友,光是想像就已經忙不過來了。針對與大學合作公民電廠的案例中,文化大學與金門大學都與綠能合作社合作,合作社除了經營電廠以外也深耕在地;我們與學校合作時也發現到,總務處的主任與幹事也需要更多的幫助,去執行這種突破既有框架的標租的案子,讓學校的行政人員也可以明白自己在做什麼,而非使用傳統的招標模式來做公民電廠的案子。

圖5:論壇上午綜合座談時間


除了透過教育,如何透過政策協助社區、居民成立公民電廠,一樣至關重要,因此下午,我們進入政策現況的討論,包括在負責農村再生基金(簡稱農再基金)的水保局,是如何推動農村微水力;以及負責社區創生的文化部,如何推動社區創造在地的公民電廠;以及主責公民電廠業務的經濟部能源局一起參與與談。

 

水保局-推動農村微水力

下午我們邀請到農業委員會 「水土保持局 農村建設組農村景觀科」 施美琴科長。來分享農委會水保局對於農業部門對於淨零政策推動規劃,目前農村的能源自主業務主責單位為「企劃處」與「水保局」。      

農委會希望透過推動公民電廠在農村的設置,讓在地居民可以接受再生能源進入到農村,也透過多元化的出資型態來建構農村的能源自主,有南投魚池鄉伊達邵社區透過社區共同基金裝設了5kW的太陽能板,半年解省了1/4以上的電費;雲林四湖鄉鵝鋪子也透過在鵝舍屋頂建設太陽能板,透過光電收益支付興建的貸款。農委會計畫:短期內將以推動示範場域為主要目標,持續提供農漁村發展綠能所需之諮詢、輔導與陪伴,與在地攜手前行。讓民眾可以從懷疑、抗拒綠電到懂綠電、用綠電。

圖6:農村景觀科 施科長分享輔導農村的經驗與執行狀況

 

文化部-輔導社區成立公民電廠

農村的轉型與輔導是由農委會負責,然而一般社區的社區發展是由文化部主責,我們邀請到「文化資源司」的林郁欣科長,來分享社區應該要如何參與能源與淨零轉型。

文化部透過不同類型的補助計畫去輔導社區成立公民電廠,對於想要成立社區公民電廠的團體也提供有不同類型的計畫補助。文化部認為公民電廠如果可以結合地方創生計畫,既可保障計畫的執行收入,同時也能維持計畫的經營,是一個可期的發展模式,雖然說透過社區內部溝通來促成一個公民電廠的難度很高,耗時也很長,但是林科長引用了作家高野誠鮮說道:「就算只有1%的可能性,也別說辦不到!」

圖7:文化資源司 林科長分享文化部面對淨零轉型的相關政策

 

在地的綠能,讓農村復興

下午的最後一位講者是綠能地方創生推動者陳秉亨,分享他在農漁村及原鄉部落觀察到的現況。秉亨說:「如果再生能源達標,但是農漁村原鄉部落持續沒落,我國的再生能源發展只能算成功一半。」。

台灣投入了很多的錢來從促成農村再生,但效果卻不夠顯著。日本的高齡化相較台灣更為嚴重,但是透過設置綠能發電設備並結合在地發展成功的挽回石徹白小學校的閉校。放眼歐洲,德國有一半的綠能是由人民當股東的,那人民怎麼可能不支持減碳呢?

秉亨請推測,如果台灣購買綠電30%跟農村買,以2021年計算,每年約有120億的收入流入農村,這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願意留在農村發展。地方政府應該要成立綠能辦公室,委辦專業團隊,專門協助社區綠能之申設、結構評估、安裝;自用型的微規模綠電,只要有具有證照的工程人員裝設,就應該給予綠電憑證;用大案場協助社區小案場或是社區參與做為加分條件,做為社區內公有空間招租綠能之條件。

圖7:綠能地方創生推動者 陳秉亨 分享在地的觀察與建議

綜合討論

問題:從你的工作內容出發對於公民電廠有甚麼願景?在面對公民電廠及這類需要跨部會協作議題時,是否對於後續建立協作平台有甚麼願景?

文化部林科長表示公民電廠的推動與社區創生,其實可以透過很多的不同的面向去支持與推廣,地方創生的計畫並沒有將這扇門關起來。我們需要的是讓更多社區知道文化部支持相關發展。針對到很多社區有提到文化部的經費很難核銷,承諾後續將持續更改核銷相關規定外,也將許多計畫的補助金改為以獎勵金的形式發放。

水保局的施科長認為,目前農再基金是否能夠補助或是用來發展農村的再生能源需要更多討論,原因是農再基金本身的設立目標是保證農業發展,在對於綠能與農業結合狀況不明確的情況下,不會貿然地開放;此外,也有是否會有變相降低廠商開發成本的疑慮。但綠電所帶來的收益吸引企業的合作與參與改善農村的現況,目前農委會以輔導與陪伴社區的角色,來協助農村發展公民電廠。

在綜合討論中,經濟部能源局陳組長提到,針能源局目前有針對一定規模以下的公民電廠進行行政程序的減免,我們也需要強調能源局希望在農村的太陽光電希望是以複合利用的形式進行發展,也會一些複合利用型態進行補充。最後,光電與景觀衝突的問題,由於景觀變化這部分的看法比較主觀,但能源局也會透過協商找尋可能的解決方式,來去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圖8:論壇下午綜合討論

小結

再生能源的發展與開發,不管是在農村還是社區抑或是學校,都是一個新形態的結合與發展,再生能源帶來的改變對於這類單位都是一個巨大的衝擊,然而人類創造工具是為了服務「人類」帶來更多的便利,而非創造一個由人類服務的「怪物」,本會希望透過這兩日的論壇,激發大眾對於再生能源的想像,透過公民電廠,讓再生能源成為社區及農村創生的夥伴。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